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松辽盆地海侵制约油页岩形成的微体古生物和分子化石证据
详细信息   下载全文 :| 推荐本文 |
摘要
松辽盆地青山口组一段底部分布多层累计厚度约十余米的油页岩,既是优质的油源岩也是潜在的页岩油矿床.应用微体古生物学和有机地球化学相结合的方法,通过与泥岩对比分析,揭示了油页岩的形成环境和生源构成特征.研究表明,青一段油页岩的微生物化石以藻类为主且含量丰富,表征油页岩中有机质富集与藻类勃发事件有关;油页岩中发现了反映淡水-半咸水环境的多刺甲藻Sentusidinium、拟蝙蝠藻Vesperopsis、蝙蝠藻Nyktericysta以及反映海相或半咸水三角洲及泻湖环境的沟裸藻Dinogymniopsis、口堪斯藻Kiokansium,表明青一段油页岩形成时陆相湖泊受到海侵的影响.油页岩的分子化石呈现出Pr/Ph比值低、伽马蜡烷含量高、4-甲基甾烷丰富和正烷烃(nC14~nC37)碳同位素轻等特点,反映油页岩沉积于强还原的高盐度环境以及湖相藻类对生源的贡献;高碳数烷烃以nC43,nC45和nC47异常丰富为特征,可能与油页岩在海侵背景下发育的特殊藻类微生物有关.研究认为,松辽古湖泊巨大的水体背景,以及海水侵入湖泊导致水体的生物和化学环境(如营养源、盐度等)的改变,是松辽盆地油页岩区别于泥岩以及其他断陷盆地油页岩的重要原因.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