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m~3/t。而水下隆起区五峰组硅质岩段缺失,龙马溪组发育深灰色页岩,沉积厚度不超过10 m,TOC含量较低,页岩气总含气量极低。" />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鄂西宜昌地区五峰—龙马溪组古地貌特征及其对富有机质页岩形成的控制机理
详细信息    :| 推荐本文 |
摘要
五峰—龙马溪组为鄂西宜昌地区重要页岩气勘探目的层。运用多口钻井及剖面等地质资料,结合三维建模技术,分析研究区五峰—龙马溪期古地形地貌特征,阐明古地形地貌对富有机质页岩沉积的控制机理。研究表明,恢复后的古地貌形态呈现"东南高,西北低"的总体格局,可以划分为滞留盆地、水下凹槽及水下隆起三种次级古地貌单元。滞留盆地位于研究区北部,水下隆起位于宜昌黄陵及宜都—石门两个地区。古地貌演化特征显示,五峰期宜都—石门与宜昌黄陵地区已形成水下高地,龙马溪期继承了五峰初期的盆地样式,至新滩期海平面下降,沉积环境由深水陆棚相转变为浅水陆棚相。古地貌对富有机质页岩的形成存在明显的控制作用。滞留盆地区五峰组发育黑色含碳硅质岩,龙马溪组发育黑色炭质页岩,沉积厚度在20~60 m,TOC含量高,总含气量>1 m~3/t。而水下隆起区五峰组硅质岩段缺失,龙马溪组发育深灰色页岩,沉积厚度不超过10 m,TOC含量较低,页岩气总含气量极低。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