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他是正国级,廉洁惊人,最心疼的宝贝竟是从地摊上淘来的
详细信息   

陈云身居高位,曾担任过国务院副总理、党中央副主席和中纪委第一书记,他的廉洁在党内外是出了大名的。
陈云有多廉洁?我们可以来看看下面的一些事情。
在50年代,妻子于若木上班的路线和陈云是同一个方向,但她从没搭过陈云的红旗牌轿车一次“顺风车”,不管刮风下雨,总是骑着一辆天津产的“红旗”牌自行车上下班。于若木曾开玩笑说:“瞧,我和他的车一样,都是红旗牌的。”
60年代开始,陈云患病在家休养,于若木和大女儿陈伟力分别请假陪在他身边照料。陈云说:“领工资就要给单位做事,你们在照顾我没有上班,就不可以心安理得地拿工资,占公家的便宜。”在他的坚持下,两人都悉数退回了单位发的工资。
陈云家里用的录音机,是老式的。工作人员觉得太陈旧了,便买了一台新录音机给他用。陈云发现了问:“新录音机从哪儿来的?”
“是机关的,您先用着。”
陈云坚决不肯,对工作人员说:“拿回去。”
儿子陈元参加工作后,用自己的工资给他买了台录音机,这回,他二话不说,乐呵呵地收下了。
陈云的廉洁不是做表面文章,而是对每一件小事都十分注意。90年代一次,他的家乡人送来一套精美的文房四宝,请他为一家正在审批等待开业的公司题词。陈云当面拒绝了:“这个词不能题,一题词,等于强迫主管部门批准了。”
结果,他不但退回了文房四宝,还嘱咐秘书向上海市委通报此事。
陈云自己和家人廉洁,也教育身边的人要廉洁。他的一个警卫员返乡工作。临别时,陈云赠他一言:“无论去哪里工作,都要记住一条,公家的钱一分都不能动。国家今天不查,明天不查,早晚都要查的。”这句话在当时可能引不起多少人的注意,而现在看来,可谓是金玉良言。
陈云廉洁,一生很节约,生活俭朴,这体现在他的日常生活之中。每次,他吃完饭,碗底总是干干净净,盘底的剩汤也会喝掉。给他做饭的厨师对他的简朴生活都有意见,一次开玩笑地埋怨说:“首长一年到头就吃那几样家常菜,从来不给我提要求,这烹饪技术总也提不高。”
陈云确实不讲究吃喝。他多次在上海过春节。一次,上海的同志为他准备了鱼翅,他特意将负责人找来商量:“我上了年纪,再好的东西也吃不出什么味道,别去做鱼翅这么贵的菜,浪费了。”他还叮嘱他们:“以后就是节日里用餐,也不用搞那么多花头。”
陈云如此严格要求自己,如此不讲究吃喝。然而,令人惊讶的是,每次去外地,不管是参加会议还是调查研究,或者是休假,吃饭时必用银具——且是自己随身带着的一套银餐具。
这不仅在中央领导人中鲜见,就是那些有钱的富豪们也罕有。
其实,这是陈云用了几十年的东西,且是他的夫人于若木从地摊上淘来的。
那是1951年的事。
一次,于若木去北京东安市场想买点旧家具,结果在地摊上发现一套银质餐具,很喜欢,就买下来了。拿回家后,陈云看了后很喜欢,于是,这套银餐具一用就是40多年。因使用时间过长,餐具表面发生氧化变得通体发乌,一次,厨师用去污粉将勺子擦得锃亮,陈云看到后心疼了:“以后不要这么使劲擦了,会影响勺子寿命的,表面的氧化层没有害处,只要每次擦干净就行了。”
大概是用了几十年的缘故,陈云即使是去外地,也总带着这套餐具,不是不愿意换别的。因为这成了他的习惯,没有它,吃饭就饭菜不香了,因此每次吃饭都必用这套饮具。哪知一套地摊上淘来的东西,竟然曾引起过不少的误解。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