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海南东方不磨金矿成矿规律与找矿预测
详细信息   全文下载
摘要
不磨金矿是海南地区主要的岩金矿床,也是我国重要的黄金产地,然而由于其开采年限己久,保有储量迅速下降,目前已经成为重度危机矿山,急需寻找接替资源以延长矿山服务年限。
   不磨金矿在区域上位于海南隆起西部,区域性北东向戈枕断裂(韧性剪切带)南端的西北侧,北东向戈枕断裂为本区的主干构造,控制了本区的地层、矿产及次一级断裂、褶皱的分布。区内中元古界抱板群地层经区域变质及混合岩化作用形成各类片岩及混合岩,是区内金矿的主要矿源层。矿区内两个主要矿带Ⅰ、Ⅱ号矿脉带分布区域明显位于深部岩体隆起区,含矿石英脉主要集中产于混合片麻岩与片岩的接触带附近,总体受接触带界面(构造薄弱面)控制,且均具有向东侧伏的特点。本论文以最新的烃汞综合气体测量集成技术结合部分传统有效的微量元素测量技术及可控源大地电磁测量(EH4)为依托,结合已有的地质、物探、钻探资料,确定了矿化分布特征及其与地质构造之间的关系,探讨了不磨金矿区深部及外围地区的成矿潜力,并圈定了找矿有利靶区。获得的初步结果和认识主要有:
   1.不磨金矿在成因上属于浅成中低温热液矿床,利用稀土配分模型,结合同位素资料能有效地查明矿床的成因类型;
   2.研究表明,有机物参与了不磨金矿的成矿作用,有机络离子是金的重要搬运形式,提出了烃类组分和Au、As、Sb、Hg是不磨金矿找矿勘查有效的最主要地球化学指标;
   3.建立了不磨金矿的成矿地质模型和地球化学找矿模型,总结了地球化学找矿标志;
   4.通过可控源大地电磁测量基本查明了Ⅰ、Ⅱ号矿带深部岩体的分布和凸起区,结合区内烃汞气体及部分微量元素异常,认为在Ⅰ号矿带东部、Ⅱ号矿带西北部及-54中段的中部和南侧的深部还存在较大的成矿潜力,相对来说在Ⅱ号矿带西北部及-54中段南侧的深部成矿最为有利,建议在今后的找矿勘查中加以重点关注。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