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广州市暴雨内涝时空演变特征及其与建设用地比例的空间关系
详细信息    查看全文 | 下载全文 | 推荐本文 |
  • 作者:李彬烨赵耀龙付迎春
  • 会议时间:2014-10-11
  • 关键词:城市规划 ; 建设用地 ; 不透水密度 ; 暴雨内涝灾害 ; 时空演变 ; 空间相关性
  • 作者单位:华南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广州,510631;华南师范大学智慧国土与资源环境研究中心,广州,510631
  • 母体文献:中国地理信息科学2014学术年会论文集
  • 会议名称:中国地理信息科学2014学术年会
  • 会议地点:徐州
  • 主办单位:中国地理信息产业协会理论与方法工作委员会
  • 语种:chi
  • 分类号:TV1;P46
摘要
城市暴雨内涝是现阶段国内城市常见的"城市病",与改革开放后城市的快速扩张有密切关系.近年来我国较多大中城市出现了不同程度的暴雨内涝灾害,城市居民的生产和生活遭受了严重的影响.过去大量的研究表明,城市化过程中土地利用变化、地表下垫面变化、城市不透水面密度差异都会使城市降雨径流增加,导致城市洪涝灾害易发.市内涝灾害越发频繁、严重。 本文以广州市主城区为研究区域,应用中分辨率遥感影像监督分类、核密度估计、二元空间相关分析、地理加权回归等遥感和GIS技术方法,从全局到局域相关的角度探讨了广州市暴雨内涝灾害与城市化过程中不透水密度的空间相关性。 研究结果表明:①城市硬质化是暴雨内涝形成的一个重要原因,而未来我国城市化建设进程仍要推进,因此相比于过去对内涝减灾缺乏考虑的城市发展模式,针对区域地表的不透水面比例的研究、控制及采取映射于城市规划过程中土地利用的优化、调整措施,对防治暴雨内涝具有现实意义。②内涝成因具有空间异质性,其中,地理加权回归中回归系数、截距、局部判定系数R2的不同说明,在降雨量一定的情况下,城市内涝在多种因素(不透水密度、排水、坡度、其他因素等)的作用下其发生的密集程度是不同的,因此治理政策应具有区域的适应性,不同的区域应针对主要成因进行不同的政策应对。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