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沉积盆地中超压体系的划分及其与油气运聚关系
详细信息    查看全文 | 下载全文 | 推荐本文 |
  • 作者:孙冬胜金之钧吕修祥周新源杨明慧
  • 会议时间:2003-09-27
  • 关键词:超压体系 ; 烃源岩 ; 构造挤压 ; 油气聚集成藏
  • 作者单位:孙冬胜,金之钧,吕修祥,杨明慧(石油大学盆地与油藏研究中心(北京))周新源(塔里木石油勘探开发指挥部(新疆库尔勒))
  • 母体文献:第五届全国油气运移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题录
  • 会议名称:第五届全国油气运移学术研讨会
  • 会议地点:北京
  • 主办单位:中国石油学会
  • 语种:chi
摘要
以生成油气的烃源岩为线索,依据超压成因的主控因素,将沉积盆地中超压体系划分为两类:即深部超压体系及上部超压体系.前者具有成熟至过成熟的烃源岩,超压分布广,尤其是在中新生代盆地;而后者缺乏成熟的烃源岩,且分布局限,一般仅见于前陆盆地,也就是在前陆盆地存在双超压体系.在探讨深部超压体系封盖层形成机理的基础上,论述了深部超压体系的形成与生烃作用密切相关,其他因素只是促使压力的进一步增大,但不是根本原因;上部超压体系是在早期的常压油气藏的基础上经后期构造挤压所形成.正确区分两类超压体系,对探讨油气生成、运移及聚集成藏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从油气勘探的角度分析,深部超压体系显得尤为重要,它是油气生成的化学反应炉,油气运移的原动力,并决定油气的运移相态、方式及成藏特征等.深部超压体系一般难以成藏,但构造抬升或断裂作用使原有的压力平衡系统遭受破坏时也可以成藏.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