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长江下游地区与铜-金相关的岩浆岩年代学和地球化学特征
详细信息    查看全文 | 下载全文 | 推荐本文 |
  • 作者:杨一增陈福坤龙群祝禧艳
  • 会议时间:2014-10-19
  • 关键词:岩浆岩 ; 成因机制 ; 年代学分析 ; 地球化学特征
  • 作者单位:杨一增,陈福坤,龙群(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地球和空间科学学院 壳幔物质与环境重点实验室 合肥 230026)祝禧艳(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 矿产资源研究重点研究室 北京 100029)
  • 母体文献:2014年中国地球科学联合学术年会论文集
  • 会议名称:2014年中国地球科学联合学术年会
  • 会议地点:北京
  • 主办单位:中国地球物理学会
  • 语种:chi
摘要
本文通过对长江下游安庆矿集区和铜陵矿集区以及文献已报道的沙溪地区,滁州地区和宁镇地区的与铜金成矿密切相关埃达克岩的年代学和地球化学数据开展系统的对比和分析研究工作,探讨长江下游地区含矿埃达克岩的成因。从早侏罗纪开始,中国东部逐渐成为活动大陆边缘伴随古太平洋板块开始俯冲。在176-156Ma,早期热的、以角闪岩为主易熔的古太平岩板片经历部分熔融过程产生大量富集铜金成矿元素的熔体,此时熔体量较大,板片熔体相对反应的围岩量较大,同时迁移速度快,经历的地壳影响较低进而板片熔体受到的改变较弱;~145Ma左右,随着俯冲板片温度的降低,俯冲板片发生部分熔融产生的熔体量逐渐减少,进而受到地壳成分改造的程度逐渐增加;<140Ma以后,随着熔体量的进一步的减少,岩浆混合和MASH过程逐渐显著地影响长江下游地区与铜金相关的岩浆作用强度和性质,形成具有同位素富集型特征的岩浆岩,伴随低储量的铜金矿床。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