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江淮地区非超级单体龙卷风暴的雷达探测与成因分析
详细信息    查看全文 | 下载全文 | 推荐本文 |
摘要
基于地面实况观测资料确定了非超级单体龙卷个例,基于多普勒雷达探测资料分析了龙卷风暴的参数特性,对龙卷发生位置的原因给予了解释,并从动力条件着手研究了两类模型龙卷的成因.结果表明:(1)9次龙卷过程前多数VIL有连续跃增现象,其中6次VIL连续跃增≥9kg·m-2,2次连续增加的VIL介于6~ 7 kg·m-2;有7次在龙卷发生时和发生前一个体扫HT呈现降低趋势;多数过程龙卷发生前后2个时次是风暴旺盛之时,或者是处于风暴顶逐步增加的阶段.(2)龙卷多发生在单体强度梯度较大的地区,多处在单体南侧,风暴移向的右后侧,以及强度梯度较大的位置.(3)龙卷产生的逆风区模型大致有2类:中气旋与中尺度辐合辐散叠加、中尺度辐合与辐散的共轭.(4)中气旋与中尺度辐合辐散叠加:逆风区是正速度区,右侧是负速度区,为一组正负速度对,风暴移向大体沿着雷达的切向,组成气旋式旋转结构,形成上升气流:在逆风区左侧的下沉气流区为龙卷核心区,右侧的上升气流区为龙卷的产生提供动力条件.中尺度辐合与辐散的共轭体:在逆风区左侧为正速度区,其相连处组成正负速度对,构成气旋式环流,为上升气流区;而在逆风区的右侧附近地区,逆风区处为负速度区,其右侧为正速度区,构成反气旋式环流,为下沉气流区;龙卷核心区有下沉气流,故逆风区右侧为龙卷核心区,而逆风区左侧的上升气流区为龙卷的形成提供动力抬升条件.(5)龙卷产生的辐合线模型:在龙卷发生前后分别有气旋性和切变性风.地面有气旋和风切变,易在近地层导致风场辐合,触发强上升气流的龙卷天气产生.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