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污染胁迫下的分子生物标志物和分子诊断技术
详细信息    查看全文 | 下载全文 | 推荐本文 |
  • 作者:He Kangxin何康信Zhou Qixing周启星
  • 会议时间:2012-11-27
  • 关键词:环境监测 ; 分子生物标志物 ; 分子诊断技术 ; 风险评价
  • 作者单位:He Kangxin,Zhou Qixing(Key Laboratory of Pollution Processes and Environmental Criteria(Ministry of Education), College of Environmental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Nankai University, Tianjin 300071, China)何康信,周启星(南开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污染过程与环境基准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天津300071)
  • 母体文献:2012全国农业重金属污染检测与防治学术研讨会论文集
  • 会议名称:2012全国农业重金属污染检测与防治学术研讨会
  • 会议地点:深圳
  • 主办单位:中国仪器仪表学会
  • 语种:chi
摘要
常见的分子生物标志物有超氧化物歧化酶( superoxide dismutase,SOD)、丙二醛(malonaldehyde,MDA)、8-羟基脱氧鸟苷( 8-hydroxydeoxyguanosine,8-OhdG)、乙酰胆碱酯酶(etylcholinesterase,AchE)、谷胱甘肽(glutathione,GSH)、金属硫蛋白(metallothionein,MT)、热激蛋白(heat shock proteins,HSPs)等,它们反映了不同种类的胁迫。除了生物标志物,彗星实验、酶联免疫法、报告生物体等分子诊断技术也渐渐成为环境监测和风险评价的有力工具。为了更快更有效地筛选合适的生物标志物,需要广泛开展对模式生物的组学研究和致毒分子机制的研究。组学和分子生物学在环境领域的学科交叉,也衍生出若干有前景的分子诊断新技术。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