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格咱岛弧印支期岩浆演化及普朗斑岩型铜矿成矿作用
详细信息    查看全文 | 下载全文 | 推荐本文 |
  • 作者:刘学龙李文昌尹光侯张娜
  • 会议时间:2011-11-03
  • 关键词:岩浆岩 ; 时空分布 ; 铜矿床 ; 成矿作用 ; 同位素年代学
  • 作者单位:刘学龙,李文昌(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地球科学与资源学院,北京,100083 云南省地质调查局,云南昆明,650051)尹光侯(云南省地质调查局,云南昆明,650051)张娜(金川集团有限公司,甘肃金昌,737100)
  • 母体文献:中国地质学会2011年学术年会论文集
  • 会议名称:中国地质学会2011年学术年会
  • 会议地点:北京
  • 主办单位:中国地质学会
  • 语种:chi
摘要
格咱岛弧位于西南三江构造火成岩带义敦岛弧南端,是晚三叠世甘孜-理塘洋壳向德格-中甸陆块俯冲的产物,是我国近年来新发现的重要铜多金属成矿带。该区强烈的构造-岩浆活动贯穿于岛弧造山作用的始终, 丰富的成矿作用发育于岛弧造山的不同时代、不同环境,产出了普朗、雪鸡坪等大中型铜多金属矿床。其中普朗斑岩型铜矿是印支期斑岩铜矿的典型代表,其含矿斑岩体SiO2含量在57.11%~65.01%,属于中酸性岩。AL2O3含量为14.21%~15.27%,(K2O+Na2O)为3.15%~9.36%,K2O/Na2O为0.04%~3.8%,里特曼指数(σ)为0.4~4.14,固结指数(SI)为11.4~56.97,分异指数(DI)为32~80.09,属钙碱性系列,岩浆分异一般较好。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