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西南印度洋中脊热液硫化物成矿物质来源探讨:同位素证据
详细信息    查看全文 | 下载全文 | 推荐本文 |
  • 作者:李小虎初凤友雷吉江赵宏樵余星
  • 会议时间:2014-04-18
  • 关键词:热液硫化物 ; 成矿物质 ; 同位素分析 ; 西南印度洋中脊
  • 作者单位:国家海洋局海底科学重点实验室,浙江 杭州 310012;国家海洋局第二海洋研究所,浙江 杭州 310012
  • 母体文献:汤中立院士八十华诞暨“小岩体成大矿与找矿战略突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
  • 会议名称:汤中立院士八十华诞暨“小岩体成大矿与找矿战略突破”学术研讨会
  • 会议地点:西安
  • 主办单位:中国工程院能源与矿业工程学部
  • 语种:chi
摘要
本文报道了西南印度洋中脊47°E~55°E洋脊段热液区硫化物中He、Pb和Cu同位素特征,探讨了热液硫化物成矿物质来源特征.结果表明:硫化物N(3He)/N(4He)值变化范围较大(R/Ra=0.85~7.02),显示洋中脊玄武岩和海水对He来源具有不同贡献,硫化物中He主要来源于洋中脊玄武岩,也有部分放射性成因He的混入;热液硫化物Pb同位素比值变化范围很小(N(206Pb)/N(204pb)=18.196~18.239,N(207Pb)/N(204Pb)=15.479~15.490和N(208Pb)/N(204Pb)=37.951~38.023),与西南印度洋中脊玄武岩Pb同位素比值较大的变化范围相比,热液流体循环过程中Pb同位素发生了明显均一化;硫化物单矿物Cu同位素组成均为正值(δ(64Cu)=(0.02~0.52)×10-3),显示西南印度洋中脊热液硫化物呈现略微富集Cu重同位素特征;西南印度洋中脊热液硫化物中He、Pb和Cu同位素记录了热液喷口流体和金属源区特征,热液硫化物成矿物质主要来源于洋中脊玄武岩和海水,但明显经历了热液流体再循环和后期改造过程。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