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2006年4月16日-18日强沙尘天气的多源数据分析
详细信息    查看全文 | 下载全文 | 推荐本文 |
  • 作者:吴门新王茂新延昊刘志丽刘桂青
  • 会议时间:2006-10-01
  • 关键词:沙尘天气 ; 冷锋云带 ; 云型分析 ; 卫星资料分析
  • 作者单位:吴门新,延昊,刘志丽,刘桂青(中国气象局国家气象中心,北京,100081)王茂新(中国气象局国家气象中心,北京,100081;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北京,100081)
  • 母体文献:中国气象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
  • 会议名称:中国气象学会2006年年会
  • 会议地点:成都
  • 主办单位:中国气象学会
  • 语种:chi
摘要
本文利用多源数据资料(500hpa形势场、地面形势场、FY-2C卫星云图资料、FY-1D卫星云图资料)对2006年4月16日~18日发生在我国北方春季的一次强沙尘天气过程,进行了天气形势分析,云系演变分析,沙源与路径分析.主要结论是(1)2006年4月16日~18日的强沙尘天气过程是乌拉尔山以东至我国东海地区"一脊一槽"的高空环流背景下处于蒙古国中部至内蒙西部的冷锋天气尺度系统所引起的,并随着高空风将浮尘输送到华北、渤海、黄海、朝鲜半岛和日本群岛.(2)卫星云图资料表明,盘距在东海、日本海上空的涡旋结构冷锋云带是此次沙尘过程的主要云型,在此大尺度云系内的中尺度副冷锋结构和弱冷锋结构发生的区域,是强沙尘暴产生的地区,往往成为输沙的沙源地.(3)此次沙尘天气起源于中蒙边境、内蒙西部,加强于浑善达克沙地,经西北路径影响我国华北地区,另外起源于河西走廊和鄂尔多斯高原的沙尘以西北偏西路径与上一支沙尘气流共同作用一起影响华北平原、朝鲜半岛和日本群岛,在这些地方产生了较强的浮尘天气.(4)较高分辨率的极轨卫星资料对天气分析、云型分析的结果可以给出很好的验证,同时也可以很好的监测沙尘输送的路径.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