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司马长铁矿带地质特征及成因探讨
详细信息    查看全文 | 下载全文 | 推荐本文 |
  • 作者:赵明川
  • 会议时间:2013-10-17
  • 关键词:铁矿带 ; 地质特征 ; 矿床成因 ; 赋存规律
  • 作者单位:中国冶金地质总局第一地质勘查院秦皇岛分院
  • 母体文献:中国地质学会2013年学术年会论文集
  • 会议名称:中国地质学会2013年学术年会
  • 会议地点:昆明
  • 主办单位:中国地质学会
  • 语种:chi
  • 分类号:P61
摘要
司家营、马城、长凝等铁矿呈近南北向带状展布,简称司马长成矿带,带长20km以上,地处滦河下游的山前倾斜平原地区,均被第四系所覆盖.本区铁矿床均为隐伏铁矿,矿体埋藏大,地质条件复杂.研究其地质特征及成因对邻区和其它地区类似铁矿的找矿预测将起到指导作用.本区早期受南北向的应力作用,地层发生塑性变形,在重力分异和构造牵引的作用下,含铁矿物富集,总体表现为与地层产状一致的近东西向褶皱构造,尤其在向形核部铁矿体增厚、加宽,常呈囊状、厚层状等,形成了本区铁矿早期矿体形态的基本格局,呈现为近东西向褶皱构造的控矿特征(常峪)。而后本区又先后经历了北东东向断裂、北北西向断裂、北北东向断裂的构造运动,且期间主体处于受近东西向应力的作用下,形成轴面西倾紧闭倒转向型褶皱构造,多数矿体形态被重新改造,显示为矿体呈近南北向展布西倾的成矿特征(马城、闺庄)。 成矿岩系为一套中基性至中酸性火山岩-含铁硅质建造,成矿物质主要是火山作用由深部携带而来。后期构造活动对原始含铁层进行了改造,如常峪铁矿总体以近东西向走向、北倾为主的相对宽缓的复式褶皱形态;马城铁矿则呈现总体走向近南北、西倾的单斜构造,但早期构造形迹仍有表现,从北向南明显呈波浪状起伏的构造形态。了解后期构造改造作用对分析矿体的赋存规律将起到重要的作用。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