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长江的诞生--构造与地貌意义
详细信息    查看全文 | 下载全文 | 推荐本文 |
  • 作者:郑洪波王平何梦颖
  • 会议时间:2014-10-19
  • 关键词:长江 ; 东流水系 ; 地质发育 ; 构造演化
  • 作者单位:南京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 南京 210023
  • 母体文献:2014年中国地球科学联合学术年会论文集
  • 会议名称:2014年中国地球科学联合学术年会
  • 会议地点:北京
  • 主办单位:中国地球物理学会
  • 语种:chi
摘要
文章对长江中下游新生代盆地开展了沉积学与年代学研究。对南京地区(苏北盆地西南缘)长江砾石层(雨花台砾石层)玄武岩盖层和夹层的40Ar/39Ar测年,获得长江砾石层的年代控制为中新世最早期。基于长江砾石层中的碎屑错石U-Pb年龄谱和Hf同位素示踪结果,结合金沙江上游构造地貌与盆地记录分析,提出长江东流水系建立于渐新世/中新世之交的观点。进入新近纪,亚洲东部岩石圈持续仲展减薄,西太平洋边缘海扩张,青藏高原地区岩石圈加厚,导致中国西高东低的宏观地形地貌格局最终建立,长江的演化正是孕育在这样的宏观构造地貌背景之下。长江东流水系的建立是新生代亚洲宏观地形格局和气候格局演化的综合结果,也是其最直观的表现,与青藏高原隆升和亚洲季风演化密切相关。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