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安塞油田裂缝型储层深部调剖技术研究和应用
详细信息    查看全文 | 下载全文 | 推荐本文 |
摘要
安塞油田王窑西南、候市等区块裂缝发育,动态监测和开发动态显示,储层裂缝具有明显的方向性,导致主向井见水较快,甚至水淹,产能损失严重;而侧向井长期不见效,影响区块的开发效果。2005年以来,为了进一步改善水驱开发效果,提高原油釆收率,通过示踪剂测试、脉冲试井等动态监测手段,研究见水特征和裂缝分布规律;结合长6储层物性特征及流体特性,进行调剖体系研究。通过对堵剂的耐温、抗盐、稳定性等静态性能和注入性、封堵强度、延缓文联等动态性能指标进行了室內评价,优选出了疏水缔合聚合物/水驱流向改变剂调剖体系,该体系主要由缔合聚合物、水流向转向剂和中低温有机延缓交联剂组成。结合安塞油田实际,应用PI决策系统,进行施工参数优化设计,选取开发中后期的王窑和候市西南进行油藏深部调剖实验,确定调剖技术在不同油藏类型条件下的施工排量、施工压力、堵剂用量及注入工艺设计和调剖时机选择。现场实施整体调剖10口井,实施后注水压力上升,PI值增加,示踪剂测试显示裂缝得到有效封堵,部分主向井降水增油,侧向井见效;10个井组对应油井50口,见效20口井,见效比40%,截至2007年底累计增油2576.8t,累计降水10520.6m3,区域自然递减变缓。通过研究和现场实践,初步确定了适合安塞油田的注水井深部调剖工艺参数设计和时机选择,现场应用取得了一定的开发效益和经济效益,为低渗透油田类似储层开发提供了借鉴。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