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湖北省岩溶地质工作回顾
详细信息    查看全文 | 下载全文 | 推荐本文 |
  • 作者:杨世松
  • 会议时间:2014-11-01
  • 关键词:岩溶 ; 地质构造 ; 地层发育
  • 作者单位:湖北省地质环境总站
  • 母体文献:岩溶资源与油藏岩溶储层研究学术研讨会论文集
  • 会议名称:岩溶资源与油藏岩溶储层研究学术研讨会
  • 会议地点:武汉
  • 主办单位:中国地质学会岩溶地质专业委员会
  • 语种:chi
摘要
全省地质构造,按照地质历史分析法,可以青峰断裂、三里岗—平坝断裂和沿江断裂为界分为两大区,其北为秦岭地槽褶皱系的东端,其南为扬子准地台的一部分。 秦岭地槽褶皱系的东端主要包括武当—铜柏—大别山区,整体为一向北西倾没,向南东翘起的北西向背斜隆起带,主体由变质岩组成。 扬子区为扬子准地台的一部分,沉积盖层发育良好,以沉积岩为主。基底构造线主要为北西向,其次为北东向。 湖北省地层发育较齐全,除缺失志留系上统和泥盆系下统外,从太古界至新生界均有分布,碳酸盐岩分布占全省18.59万平方千米总面积的四分之一。其中,鄂西南、神农架地区碳酸盐岩裸露,分布面积占该地国土面积的70%;鄂北随州一带、鄂东黄石及鄂中荆门等地碳酸盐岩呈条带状裸露分布;在武汉市及周边地区碳酸盐岩呈覆盖型条带状分布。 在集中裸露岩溶分布地区,河谷深切,碳酸盐岩连续分布。一个值得深思与解决的问题是地下水赋存复杂,经常表现为隧道工程随处可见大型溶腔,溶隙,突涌水时有发生,但钻探取水又极为困难,即,如何准确圈定河谷深切地区岩溶地下水的空间赋存,在技术手段对岩溶规律认识及资源量评价方面具有极大的探索空间。 根据水利工程实践,从平面看,各水库间不存在邻谷渗流,底下、地上分水岭基本一致,地下水在流域内循环。但是,众多水库在高程上并不在一个高程带上,那么从此点否认为岩溶发育的向深仅在流域内展开,值得探讨。 城市的发展离不开地下空间,同时也不可避免要对底下空间岩土体进行勘察,但问题是,勘探方式、方法不当引发的岩溶地面塌陷逐渐增多。由此,在碳酸盐岩分布的城市中进行地质勘探,其勘探技术及方法的优化就成为了一个大的课题。 尽管做了一些岩溶地面塌陷示范,但在监测方法选择,监测参数分析,预警阀值确定及预警发布等方面还有众多值得研究的课题。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