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鄂尔多斯盆地奥陶系岩溶储层分类、发育特征、成因类型及分布规律
详细信息    查看全文 | 下载全文 | 推荐本文 |
摘要
鄂尔多斯盆地下古生界奥陶系以海相碳酸盐岩为主,目前在盆地中部已发现并探明了靖边奥陶系岩溶风化壳大气田,累计探明天然气地质储量4337.82×10sm3.加里东末期(晚奥陶世—早石炭世),由于秦岭海槽的闭合,华北板块整体抬升,鄂尔多斯盆地古构造格局是东北高、西南低,海水向盆地西南退出,盆地本部大范围遭受长期的风化剥蚀及岩溶作用,形成了以溶蚀角砾岩、古土壤及铝土岩等典型风化残积物沉积,并在距风化壳顶部一定深度范围内发育大小不等的溶洞、溶孔、溶斑和溶缝等,为气藏发育奠定了基础.根据盆地奥陶系岩溶储层发育的原岩类型、孔隙成因、控制因素及分布特征,将其划分为白云岩风化壳型岩溶储层、灰岩缝洞型岩溶储层和早表生期石灰岩溶孔型岩溶储层三种类型.不同类型岩溶储层发育的控制因素及分布规律包括:加里东期风化剥蚀是岩溶储层发育的必要条件;奥陶系区域岩性差异是造成岩溶储层储集空间差异关键因素;孔洞后期充填造成风化壳储层具有很强的非均质性;由局部隆起导致的张性构造及裂缝系统对洞穴系统的规模发育起重要作用;含礁旋回控制了灰岩组构选择性溶孔储层的空间展布.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