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天人相应及气象中医学刍议
详细信息    查看全文 | 下载全文 | 推荐本文 |
  • 作者:陈春元陈俊
  • 会议时间:2012-09-01
  • 关键词:天人相应 ; 气象学 ; 中医 ; 阴阳
  • 作者单位:湘潭市气象局,湘潭,411100
  • 母体文献:第29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论文集
  • 会议名称:第29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
  • 会议地点:沈阳
  • 主办单位:中国气象学
  • 语种:chi
  • 分类号:R22;R21
摘要
“天人相应”是古代中医的哲学观,也是中医指导实践的的核心内容之一。《内经·素问·宝命全形论》:“天复地载,万物悉备,莫贵于人,人以天地之气生,四时之法成”。《素问·四气调神大论》:“天地俱生,万物以荣,夜卧早起,广步于庭,被发缓形,以使志生,生而勿杀,予而勿夺,赏而勿罚,此春气之应,养生之道也;逆之则伤肝,夏为实寒变,奉长者少。”按照中医“五行”理论,人体脏腑功能对应“木火土金水”,人体阴阳平衡即是“木火土金水”的应时变化和演绎,因此,人体相对于自然气候和周边小气候而言,人体亦是“微气候”。天人相应,也就是人体的微气候与大气候、小气候的关系。自然界任何生物的生、长、化、收、藏无不与气候的变化有关,人体的感知也无不与《内经》称之为“风、寒、暑、湿、燥、火”有关。《素问·至真要大论》:“夫百病之生也,皆生于风、寒、暑、湿、燥、火”。比如,土壤缺水或水太多亦或水太寒是不利于树木生长的;土质不好,过松过紧不利于保水蓄能,树木也是生长不好的。中医以自然的“五行”来类比人体脏腑功能,从此探求人体脏腑功能与人体生命的关系。中医认为自然界的风、寒、暑、湿、燥、火,太过或不及均会导致人体发生外感性疾病,称之为六气,因致病则称之为六淫。六气的变化其实也是寒热的变化。《人类生物气象学》的研究表明,人体皮肤温度的变化,与温湿度、日照、气压等有关。从气象上讲,白天是阳,夜晚是阴。阴和阳并不完全对称,夜间也有光亮,平衡只是相对而言。但夜晚,人体接收的光能十分有限,人体生理活动主要是睡眠,故称之为为阴的状态,中医说此时的阴须制约阳才能安然入睡,否则,阳气浮越,辗转难安。天人相应,自然界如此,人体亦如此。人体的经络其实就是人体的荷电离子的定向运动。文中从人体电位和荷电离子现象初探人体经络的存在与否。现代科学研究加强了气象学与中医学的联系,自然气候与人体微气候在中医五行学说上有更多的体现。本文试图用比较成熟的气象学说观点来解释中医五行运用于人体的关系,试图提出气象中医学模式。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