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氢同位素分析技术及初步应用
详细信息    查看全文 | 下载全文 | 推荐本文 |
  • 作者:司万霞李振广
  • 会议时间:2013-11-01
  • 关键词:油气地质 ; 沉积环境 ; 氢同位素分析技术 ; 地球化学特征
  • 作者单位:大庆油田有限责任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黑龙江省大庆巿,163712
  • 母体文献:第十四届全国有机地球化学学术会议论文集
  • 会议名称:第十四届全国有机地球化学学术会议
  • 会议地点:珠海
  • 主办单位:中国地质学会
  • 语种:chi
  • 分类号:TE6
摘要
单体烃氢同位素分析技术的出现,使氢同位素分析技术得到了实质性的飞跃,从而为深入了解分子内部的微观结构及自然界中稳定同位素的分馏过程创造了条件.由于单体烃氢同位素分析影响因素较多,实验要求高,H+3因子要保持在10以下,目前国内仅有国家有机地球化学重点实验室开展了此项研究,而本文主要考察裂解温度对单分子烃氢同位素分析的影响和单分子烃氢同位素的可靠性,并将此分析方法初步应用于松辽盆地朝长地区原油和源岩沉积环境和来源的探讨,经测定分析,扶205井泥岩含有甲藻甾烷和C31甾烷,侯读杰等认为是海侵的标志物。海相原油、源岩中正构烷烃单体氢同位素组成的分布范围为-50‰~-160‰;陆相来源的正构烷烃δD大体分布在-140‰~-250‰,明显较海相来源的贫δD。对松辽盆地朝长地区原油和源岩氢同位素组成进行了分析,它们氢同位素分布在-126‰~-248‰之间,分布范围大,具有典型的陆相沉积特点。有机质的氢同位素组成可以记录古环境水的δD,从氢同位素组成来看不支持松辽盆地海侵事件。同时,扶205井泥岩和其它泥岩相比氢同位素偏轻,可能和成熟度有关。五214井泥岩氢同位素最轻,可能和沉积时水体环境有关。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