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台湾河川流域生态环境管理机制-以水利工程生态检核与栖地保育措施为例
详细信息    查看全文 | 下载全文 | 推荐本文 |
  • 作者:汪静明钱念圭江铭祥颜心彤
  • 会议时间:2014-08-01
  • 关键词:河川流域 ; 环境保护 ; 管理机制 ; 生态检核
  • 作者单位:汪静明(台湾师范大学环境教育研究所,台湾 台北510116、中华生态信息暨环境教育协会,台湾 台北 510116)钱念圭,颜心彤(中华生态信息暨环境教育协会,台湾 台北 510116)江铭祥(AECOM,台湾 台北 510110)
  • 母体文献:2014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
  • 会议名称:2014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
  • 会议地点:成都
  • 主办单位:中国环境科学学会
  • 语种:chi
  • 分类号:TV8;X17
摘要
本计划系以淡水河、大甲溪、浊水溪、曾文溪及高屏溪等台湾五大流域作为重点河川示范区域,系以水利工程生命周期的调查规划、设计施工、维护管理等3阶段,进行水利工程生态检核机制,透过对河川流域现况及生态演替情势的了解与掌握,提醒工程单位注意与河川流域生态环境相关事项.同时透过「快速栖地生态评估方法」(Rapid Habitat Ecological Evaluation Protocol,RHEEP)之方法研拟与实务操作,整合生态检核机制,共同研拟生态保育策略.经本计划实证成果显示:RHEEP针对不同水利工程类型与栖地环境之影响均可进行评析,并不受到工程类型限制,其评估结果皆能具有参考价值且精准度高.透过RHEEP快速栖地生态评估,可反映出该水利工程工程在各生命周期阶段对整个河川栖地环境及有关生态保育维护上之影响,并透过评析、建议研拟合适之栖地保育措施,而快速栖地生态评估方法较直觉,且具有快速、经济、易判断、易操作的特性,更可提供水利工程人员在评估生态保育措施时,掌握栖地生态环境信息的全面性.本计划对于台湾栖地生态信息整合应用于水利工程生态检核进行实证研究,对河川栖地保育措施有所帮助,更能作为落实河川栖地生态保育、永续水资源发展,对于水利规划发展实具相当关键之意义与价值.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