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扬子地台新元古代碳酸盐盖帽碳、氧同位素研究
详细信息    查看全文 | 下载全文 | 推荐本文 |
摘要
地质历史上最严重的冰期发生在新元古代末期(约635Ma),其结束的标志是沉积了一层薄薄的、横向连续展布的、δ13C呈明显负异常的碳酸盐盖帽.地质学家提出了多种成因模型来解释碳酸盐盖帽δ¨C负漂移,最著名的有:生物产率下降说,滞留海水翻转说和甲烷渗漏分解说.对黔南、浙西新元古代碳酸盐盖帽碳氧同位素研究表明,δ¨C负异常是甲烷渗漏和海水翻腾共同作用的结果.理由如下:①贵州瓮安和朵丁剖面的岩石结构与现代和古代甲烷渗漏形成的碳酸盐沉积相似;②碳酸盐盖帽上覆的浅水相磷块岩沉积为海水倒转说提供了佐证,因为浅水区磷质来源于水体倒转时携带的深海磷.始于Marinoan冰期结束时海水倒转导致碳酸盐盖帽的形成,并促使磷块岩在浅水区域的沉积成矿.水体倒转的另一效应是将深海负13C的碳酸盐带到浅水区域,碳酸盐盖帽和上覆磷块岩的负δ13C值证实了这一点。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