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碳酸盐岩溶洞成像影响因素研究--以TH地区为例
详细信息    查看全文 | 下载全文 | 推荐本文 |
  • 作者:张军华吴成朱文博徐颖王立歆
  • 会议时间:2014-10-19
  • 关键词:碳酸盐岩油气藏 ; 地震勘探 ; 溶洞成像 ; 偏移方法
  • 作者单位:张军华,吴成,朱文博(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地学院 青岛 266580)徐颖,王立歆(中石化石油物探技术研究院 南京 211103)
  • 母体文献:2014年中国地球科学联合学术年会论文集
  • 会议名称:2014年中国地球科学联合学术年会
  • 会议地点:北京
  • 主办单位:中国地球物理学会
  • 语种:chi
  • 分类号:TL3;R58
摘要
碳酸盐岩油气藏是一类十分重要的油气藏,其储集空间以裂缝和溶洞为主,在地震剖面上主要变现为"串珠状".目前国内学者对碳酸盐岩油气藏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溶洞基本特征与分辨率的讨论上,关于缝洞成因机制的分辨率因素已基本清楚,但对于溶洞成像的其他因素还未做深入系统的研究与分析.本文在对前人研究总结的基础上,对SNR、覆盖次数、偏移速度、不同偏移方法分门别类制作了数值模型,并进行了成像对比分析,对溶洞成像机理有了更清楚的认识. 偏移可有效改善溶洞成像质量,特别是低信噪比资料,但随着SNR增加,改善余地减少;高覆盖次数、小面元可使串珠能量增强,偏移背景噪声变小,但分辨率一般不受影响,主要取决于了波主频;溶洞偏移速度偏小,串珠边缘下拉,反之上翘,速度误差越大,串珠能量发散越严重;不同偏移方法对缝洞成像效果不同,对于西部低SNR资料,选取频率域或频波域成像方法会取得更好成像效果。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