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走滑叠合盆地构造及其控油气作用-柴达木盆地研究新进展
详细信息    查看全文 | 下载全文 | 推荐本文 |
  • 作者:郭召杰付锁堂程丰于祥江陈琰张长好张启全
  • 会议时间:2014-10-19
  • 关键词:油气成藏 ; 构造演化 ; 控制作用 ; 走滑叠合盆地
  • 作者单位:郭召杰,程丰,于祥江(造山带和地壳演化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北京大学地球与空间科学学院 北京 100871)付锁堂,陈琰,张长好,张启全(中国石油青海油田分公司 甘肃敦煌 736202)
  • 母体文献:2014年中国地球科学联合学术年会论文集
  • 会议名称:2014年中国地球科学联合学术年会
  • 会议地点:北京
  • 主办单位:中国地球物理学会
  • 语种:chi
  • 分类号:P61;P63
摘要
本研究通过精细剖析柴达木盆地之下的高质量二维、三维地震剖面,并结合柴西地区盆山结合部位野外地质调查以及碎屑锆石物源分析等研究手段,认为柴达木盆地是由东昆仑左行走滑断裂和阿尔金左行走滑断裂联合控制的走滑叠合盆地,阿尔金左行走滑断裂带为主要的控制边界,东昆仑走滑断裂为主要调节边界,柴北缘逆冲褶皱带为压缩转换被动适应边界。在印度与欧亚板块碰撞的背景下,应力由印度与欧亚板块碰撞边界快速传播到青藏高原北缘地区,并造成了阿尔金断裂的左行走滑运动。自中新世,东昆仑左行走滑断裂开始形成,走滑断裂逐渐向北迁移,形成了一些列雁行排列的断裂。这些构造是柴西南地区以古近系烃源岩为主的油气聚集和成藏的重要场所。总而言之,柴达木盆地是由东昆仑左行走滑断裂和阿尔金左行走滑断裂联合控制的走滑叠合盆地,两条大型左行走滑断裂在时间与空间上的叠合,控制了柴达木盆地的形成与新生代地层的沉积,也是控制柴达木盆地特别是柴西地区油气成藏的关键。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