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三峡工程库区低碳经济发展研究
详细信息    查看全文 | 下载全文 | 推荐本文 |
  • 作者:刘福松梁福庆
  • 会议时间:2010-10-22
  • 关键词:环境经济 ; 三峡库区 ; 低碳经济 ; 生态环境保护
  • 作者单位:湖北三峡大学,湖北宜昌,443002
  • 母体文献:中国自然资源学会2010年学术年会论文集
  • 会议名称:中国自然资源学会2010年学术年会
  • 会议地点:重庆
  • 主办单位:中国自然资源学会
  • 语种:chi
摘要
三峡工程库区是中国重要的生态环境保护区域和长江中上游的一个重要经济区域,面临着发展经济、百万移民安稳致富、生态环境保护建设和创造可持续发展基础的艰巨任务。2009 年初<国务院关于推进重庆市统筹城乡改革和发展的若干意见>明确要求把三峡库区建成长江流域的重要生态屏障,提出了三峡库区要实施资源环境战略,发展低碳经济。因此,三峡库区努力发展低碳经济,以生态可持续支持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走出一条库区环境、经济和社会协调可持续发展之路,有效破解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瓶颈"制约问题,保证百万移民安稳致富和社会稳定,确保三峡水库水资源安全和长江流域乃至全国生态安全。根据国内外实践经验和三峡库区实际,转变和创新发展方式、大力发展低碳产业,加快发展农村低碳经济、城镇低碳经济,加大植树绿化力度、提高碳汇能力是三峡库区发展低碳经济的现实有效途径。三峡库区发展低碳经济的对策:一是切实转变思想观念,牢固树立生态文明建设意识,把发展低碳经济、建设生态文明作为解决库区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瓶颈"制约问题的战略性任务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和当地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加强领导和协调,逐级落实责任,定期检查监督,推动库区低碳经济发展,加快建设生态文明库区。二是推进法规政策建设,建立低碳经济发展机制,开展库区经济发展碳排放强度评价,实行绿色GDP考核机制,进一步强化清洁生产、低碳生产、低碳能源开发和利用的鼓励政策,加快库区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建立国家碳交易机制,按照国际通用的"碳源一碳汇"平衡规则,实行开征碳税、能源税等金融政策,推行基于配额交易的碳排放权交易,使三峡库区生态服务从无偿走向有偿。通过财政转移支付、市场碳交易等多种方式,建立起以中央财政为主,政府、社会、市场相结合的三峡库区生态环境补偿机制。三是统筹规划,实施低碳经济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战略,制定库区低碳经济发展规划和生态文明建设空间规划,统筹规划库区产业布局、结构调整、基础设施建设、移民安稳致富和生态环境保护,并加强示范试点建设,积极探索在库区实现低碳化经济的有效发展模式。四是加强低碳技术的研发和创新,加强与其他地区的技术交流与合作,引进成熟的低碳技术,特别是煤炭的洁净高效转化利用和节能减排技术,整合市场现有的低碳技术,推进库区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加大低碳技术研究开发的投入,鼓励科研机构、大专院校进行技术研究和创新,比如节能、煤的清洁高效利用、可再生能源、碳捕集和封存技术等。同时鼓励企业主动地研发、使用低碳技术与产品,实施低碳生产模式.五是通过各种媒体加强宣传教育,倡导低碳生产、低碳消费和生态文明观念,凝聚共识,引导公众提倡绿色消费,实行低碳生活方式,促进公众消费模式和生活习惯转变,实行可持续的消费模式。同时,要积极引导社会团体、非政府组织和社会资本参与库区低碳经济,形成全社会参与、实施和监督低碳经济发展的良好局面。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