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新疆棉花种植面积时空格局演变特征及驱动机制研究
详细信息    查看全文 | 下载全文 | 推荐本文 |
  • 作者:杨莉杨德刚张豫芳王国刚唐宏
  • 会议时间:2010-07-30
  • 关键词:棉花种植面积 ; 时空变化 ; 灰色关联分析 ; 新疆 ; 驱动机制
  • 作者单位:杨莉(中国科学院 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新疆 乌鲁木齐 830011 国家开发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广西壮族自治区分行,广西 南宁 530028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北京 100049)杨德刚(中国科学院 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新疆 乌鲁木齐 830011)张豫芳,王国刚,唐宏(中国科学院 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新疆 乌鲁木齐 830011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北京 100049)
  • 母体文献:2010年烟台沙漠学术研讨会论文集
  • 会议名称:2010年烟台沙漠学术研讨会
  • 会议地点:烟台
  • 主办单位:中国地理学会
  • 语种:chi
摘要
新疆棉花种植业发展迅速,已成为新疆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之一,是农民增收的重要途径。对新中国成立以来新疆棉花种植业的调查数据进行统计分析。探究其时序演变规律和空间分布特点,并运用灰色系统关联分析和计量经济学的分析方法,构建棉花种植面积和其影响因素的交互作用关联度模型,定性与定量相结合揭示新疆棉花种植业发展的主要驱动力。研究结果表明:①自1949年以来,新疆棉花种植面积不断扩大,且表现出明显的阶段性和波动性,三大棉区即南疆棉区,北疆棉区,东疆棉区变化特点各异,其中南疆棉区起主导作用。按绿洲划分,以塔里木盆地绿洲棉区和西北沿边绿洲棉区变化明显。②棉花种植面积与各影响因素间的关联度都较强,其中,棉花种植面积与棉花单产的关联度最强;进一步建立作用关系模型,得出其弹性为0.883。③运用以上关联分析结果,将南疆棉区划分为最宜棉区、适宜棉区、不宜棉区3种区域,其中适宜棉区占50%以上,表明目前南疆棉花种植业发展基本合理,但处于不宜棉区的部分县市应该减少棉花种植或退棉,进一步优化农业种植结构。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