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华北克拉通北缘早中生代岩浆-构造演化特征:以河北矾山超镁铁岩-正长岩杂岩体为例
详细信息    查看全文 | 下载全文 | 推荐本文 |
  • 作者:牛晓露陈斌杨经绥
  • 会议时间:2011-11-01
  • 关键词:华北克拉通 ; 俯冲作用 ; 陆弧岩浆 ; 碰撞缝合运动 ; 构造演化特征
  • 作者单位:牛晓露,杨经绥(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国土资源部大陆动力学重点实验室,北京 100037)陈斌(北京大学地球与空间科学学院,造山带与地壳演化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北京 100871)
  • 母体文献:2011年全国岩石学与地球动力学研讨会论文集
  • 会议名称:2011年全国岩石学与地球动力学研讨会
  • 会议地点:西安
  • 主办单位:中国地质学会
  • 语种:chi
摘要
华北克拉通是世界上最古老的陆核之一,自中元古代经多块体拼合形成之后便进入了稳定地台发展阶段。早古生代时,蒙古洋板片开始向华北克拉通下俯冲,形成了早古生代的岛弧增生系列。中-晚古生代时,俯冲作用继续发生,导致在华北克拉通北缘发育了一套钙碱性侵入岩,岩浆成分从辉长岩、闪长岩到花岗闪长岩,这套侵入岩被认为是蒙古洋板片向华北克拉通下俯冲而引发形成的一套陆弧岩浆,并且可能属于典型的安第斯型陆弧。之后,西伯利亚块体和华北克拉通沿着索伦缝合带发生碰撞缝合,最终聚合时间在270一250 Ma之间。本文通过河北矾山超镁铁岩-正长岩杂岩体的研究,探讨碰撞缝合之后华北克拉通北缘的岩浆和构造演化特征。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