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郯庐断裂带两侧中生代埃达克质岩的时空分布:对华北克拉通岩石圈减薄启动机制的限定
详细信息    查看全文 | 下载全文 | 推荐本文 |
  • 作者:顾海欧肖益林李王晔Andreas Pack侯振辉
  • 会议时间:2011-11-01
  • 关键词:埃达克质岩 ; 克拉通岩石圈 ; 减薄启动机制 ; 郯庐断裂带
  • 作者单位:顾海欧,肖益林,李王晔,侯振辉(中国科学院壳幔物质与环境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地球和空间科学学院,合肥 230026)Andreas Pack(Geowissenschafiliches Zentrum Gottingen, Abt. Isotopegeologie, Goldschmidtstr.1,37077 Gottingen, Germany)
  • 母体文献:2011年全国岩石学与地球动力学研讨会论文集
  • 会议名称:2011年全国岩石学与地球动力学研讨会
  • 会议地点:西安
  • 主办单位:中国地质学会
  • 语种:chi
摘要
华北克拉通大规模的岩石圈减薄、郯庐断裂带的大规模走滑活动和大量的岩浆作用是中国东部中生代的三大地质事件。为了调查这些事件之间的联系,对沿郯庐断裂带两侧分布的中生代岩浆岩进行了元素地球化学、地质年代学和氧同位素的分析调查。结果显示沿郯庐断裂走向分布的高镁埃达克岩的侵入年龄都集中在在130~134Ma之间,这种时间和空间分布上的特征表明这些高镁埃达克质岩的形成和郯庐断裂在中生代的大规模走滑活动具有明显的成因上的联系。此外,苏鲁造山带内的低镁埃达克质岩整体上稍晚于高镁埃达克质岩形成的时代以及大别造山带低镁埃达克质岩的形成时代。基于所获取的数据,认为郯庐断裂带中生代的切穿岩石圈的走滑活动可能是华北克拉通东南缘的岩石圈减薄的启动机制;断裂带大规模的走滑可能引发了断裂附近加厚下地壳局部破碎而形成一些比重比较大的下地壳碎片,这些碎片沉入较轻的软流圈和橄榄岩反应而显著提高熔体的Mg#而形成年龄稍老的高镁埃达克质岩;另外,断裂的活动也同时使苏鲁造山带下方的下地壳的重力不稳定的程度增加,进而引发苏鲁造山带的大规模的去山根过程,形成低镁埃达克质岩和一些普通花岗岩。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