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对流参数在夏季灾害雷电天气中的应用
详细信息    查看全文 | 下载全文 | 推荐本文 |
摘要
文章选取了2007年江西省夏季两次强度不同的致灾雷电过程,分别从天气形势、对流参数的演变进行对比分析,同时挑选江西省春、夏季典型强雷电天气个例与其能量参数进行比较,得出:(1)副高位置、500hpa低槽移速、中尺度辐合系统以及热力结构的差异导致两次过程的强度明显不同;(2)当中尺度辐合系统自西向东移向鄱阳湖时,系统移速减慢,湖区两侧降水加大,对流天气更加剧烈,但对大尺度系统鄱阳湖的作用并不显著;(3)当对流层具有上干下湿的湿度垂直分布,且上干下湿的特征越明显,强雷电发生的概率越大;(4)CAPE>632,KI>34,SI<0,LI<0,TT>43,SSI>43为江西致灾雷电的阈值的参考,超过阈值越多,发生强天气的可能性越高,天气也越剧烈;(5)各项对流参数均达到了我省致灾雷电的阈值,能量参数的演变较好地揭示了夏季强雷电的发生发展,尤其是CAPE与CIN的结合使用以及稳定度与垂直风切变的组合——BRN,对致灾雷电的潜势预测、强度判别具有较好的指示作用。(6)春季强对流过程由于突发性较强,大气层结往往在08时表现出稳定的状态,能量参数指示性不显著,相比之下,夏季的对流参数指示意义更大。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