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基于粤港珠三角空气监控网的珠三角地区空气污染变化特征及影响因素分析
详细信息    查看全文 | 下载全文 | 推荐本文 |
  • 作者:廖志恒孙家仁范绍佳吴兑任明忠周健
  • 会议时间:2014-11-10
  • 关键词:空气污染 ; 变化特征 ; 气象条件 ; 污染物浓度 ; 环境保护
  • 作者单位:廖志恒,孙家仁(中山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广州 510275;环境保护部华南环境科学研究所,广州 510655)范绍佳(中山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广州 510275)吴兑(中山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广州 510275;暨南大学大气环境安全与污染控制研究所,广州 510632)任明忠,周健(环境保护部华南环境科学研究所,广州 510655)
  • 会议名称:2014年PM2.5及雾霾污染控制专题研讨会
  • 会议地点:广州
  • 主办单位:中国环境保护产业协会环境影响评价行业分会
  • 语种:chi
  • 分类号:R97;R96
摘要
基于粤港珠江三角洲区域空气监控网络2006~2012年监测报告数据,分析了珠三角地区SO2、NO2、O3和PM10浓度的年、月变化及空间分布特征,并对产生时空分布变化的原因进行了剖析.结果表明,7年来,珠三角地区SO2、NO2和PM10浓度呈下降趋势,降幅分别为61.7%、17.4%和24.3%,O3浓度呈上升趋势,增幅为12.5%.总体而言,珠三角地区空气质量成好转趋势;湿季空气质量明显优于干季,各污染物浓度的月变化均呈双峰型,SO2、 NO2和PM10峰值浓度出现在12月和3月,O3峰值浓度出现在10月和5月;SO2、NO2和PM10浓度高值区主要集中在中部的广佛地区,O3浓度在外围郊区呈现高值,各部分地区的污染物浓度变化趋势不一致,中部经济核心区一次污染物浓度下降趋势更为显著.珠三角地区空气质量的变化受多方面因素的影响,经济下行和政府治理是驱动一次污染逐年好转的主要因素,而政府对VOCs排放控制相对薄弱加之气候变化因子的共同作用可能是导致二次污染(尤其是O3污染)加剧的原因.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