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奥运前后北京地区细颗粒物污染特征及气象影响因素分析
详细信息    查看全文 | 下载全文 | 推荐本文 |
摘要
为分析奥运前后北京地区颗粒物污染的特征,本文利用宝联站及上甸子站2006-2008年7-9月的连续观测资料,对奥运前后的PM2.5浓度、日变化及气象条件特征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对比2008年6月,奥运会期间宝联站与上甸子站PM2.5浓度明显下降,分别降低了48.1%及46.8%,与2006及2007年同期相比,宝联站PM2.5浓度分别下降了46.5%和35.1%,上甸子站降低幅度较城区低.城区与郊区2008年7-9月的日变化特征与2007年同期基本相同,各小时浓度值都有较大幅度的降低,但城区浓度峰值及低值出现的时间有所改变.偏南气流的输送不但加重了城区细颗粒物的污染程度,同时也是造成区域本底地区出现细颗粒物污染的主要原因.由于偏南气流携带的污染物不断向北京输入,导致在减排措施实施的第Ⅱ阶段北京地区颗粒物浓度较高,在一定程度上抵消了调控措施的效果.在偏北气流和降水的影响下,有利于北京地区颗粒物的扩散和清除.当小时降水量达到1mm以上时,大气中细颗粒物的清除效果明显.除了减排措施有益于污染物的降低外,有利的气象条件也是奥运会期间北京地区保持良好空气质量的重要原因.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