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北京地区一次持续性严重雾霾天气过程分析
详细信息    查看全文 | 下载全文 | 推荐本文 |
摘要
采用北京常规气象资料和边界层资料,包括大气风廓线仪、L波段秒级探空雷达、大气成分探测数据、道面监测数据、微波辐射计数据和地面自动站观测资料,对2014年2月19-27日北京地区一次罕见的持续性严重雾霾天气进行综合分析.将此次低能见度事件划分为两个阶段,以雾为主的阶段和以霾为主的雾霾转换阶段.本文对雾阶段的形成、雾阶段向雾霾转化阶段的边界层特征变化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即便在整层相对湿度显著降低的情况下,如果PM2.5浓度显著上升,能见度依然会继续降低.(2)干暖空气混合于雾层是雾阶段向雾霾混合阶段转换的重要条件.(3)四次北风活动中,必须同时满足三个条件:a存在北风;b北风造成了低层大气气温降低(700hPa、850hPa、925hPa);c冷空气到达地面.缺少任何一个条件,所谓的弱冷空气多扩散条件的改善将不存在,能见度不会升高、污染物浓度不会降低.(4)逆温层的消失会在一定程度而非根本上改善能见度并降低污染物浓度.(5)高浓度PM2.5气团对北京的侵入自南向北发生,监测站PM2.5峰值浓度自北向南逐渐出现,PM2.5的侵入为雾阶段向雾霾转换阶段做必要准备.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