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2012年春季河南一次区域暴雨的诊断分析
详细信息    查看全文 | 下载全文 | 推荐本文 |
  • 作者:袁小超
  • 会议时间:2015-08-25
  • 关键词:暴雨 ; 过程分析 ; 大气环流 ; 水汽条件
  • 作者单位:中国气象局·河南省农业气象保障与应用技术重点实验室,郑州 450003;河南省气象台,郑州450003
  • 母体文献:“75·8”暴雨·洪水40周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
  • 会议名称:“75·8”暴雨·洪水40周年学术研讨会
  • 会议地点:郑州
  • 主办单位:中国气象学会
  • 语种:chi
摘要
利用常规气象观测资料和NCEP1.×1.间隔6h再分析资料,采用天气学诊断分析方法,对2012年4月23-24日河南省一次春季暴雨的形成机制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高纬冷空气沿贝加尔湖低涡后部偏北气流南下,在河套西部形成深厚低槽,低槽携带冷空气东移,在河南境内与强盛的西南急流汇合,是本次暴雨过程的天气背景.冷空气的侵入有利于西南涡的加强,而南支槽前的正涡度平流促使西南低涡沿切变线向东北方向移出,使得切变线南侧西南低空急流加强,为暴雨的发生提供了有利的动力与水汽条件.短时强降水发生前,低层能量场出现明显辐合,当低层能量场转为辐散时,能量释放,有利于短时强降水的出现.高层辐散、低空辐合的动力条件配置,使得大范围垂直上升运动加强,特别是高层散度场的下伸,利于降水释放潜热,增加大气的不稳定,进而利于强降水的发生.850 hPa垂直螺旋度中心大值区域能很好地反映切变线、急流等与低涡相联系的天气系统,其中心强度的迅速变化能较好地指示降水的落区和强度.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