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天山造山带山间盆地后期改造与砂岩型铀矿成矿
详细信息    查看全文 | 下载全文 | 推荐本文 |
摘要
@@天山造山带横亘于欧亚大陆腹地,呈近东西向带状展布,在我国境内长约l 700km。其大地构造位置处于哈萨克斯坦板块、西伯利亚板块和塔里木板块的交汇地带。造山带内部和边缘分布着众多的中新生代山间盆地,重要的产铀盆地伊犁、吐哈盆地就位于其中,它已成为我国重要的地浸砂岩型铀矿产出区。天山造山带的形成、发展演化与天山造山带的构造发展演化密切相关,受到多期、多阶段板块开合及地球动力学机制的控制,经历了元古代吉陆块(克拉通)形成;古生代板缘盆地发展;中新生代板内盆地发展等演化阶段;各阶段盆地地球动力类型有所不同。进入中新生代,特别是晚侏罗世以后,在板内挤压应力为主导的地球动力学机制下,盆地遭受了多期次、多形式后期改造。盆地后期改造作用与砂岩型铀矿成矿有着密切成生的关系,不仅制约着产铀建造层的形成与分布,又对砂岩型铀成矿作用的发生及其空间展布起到重要的控制。开展盆地改造及其与砂岩型铀成矿关系研究,对总结具有特色的造山带山间盆地砂岩型铀成矿规律及指导找矿有重要的意义。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