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流体运移对水合物及下伏游离气分布的控制作用
详细信息    查看全文 | 下载全文 | 推荐本文 |
摘要
利用高分辨率三维地震资料精细描述了毛里塔尼亚海域的拟海底反射层(BSR)和底部游离气区(FGZ)的地震特征.BSR上部的振幅空白带是含水合物地层的反射特征,BSR下部的高振幅异常区代表了下伏的FGZ.BSR是水合物底界的地震标志,它在底辟构造上部出现上拱现象,在靠近峡谷两壁时出现深度快速下降的现象.底辟构造带沿断裂体系的热流体上移和峡谷对周边沉积物的冷却作用使当地的水合物稳定条件发生变化,导致水合物稳定底界在垂向上移动,从而在地震上表现为BSR深度的变化.通过对不同地震剖面的对比研究发现,BSR和FGZ在流体运移通道发育的地区如断层、气烟囱和底辟构造带更加发育,证明流体运移体系对该地区水合物体系的形成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