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基于3S技术的大熊猫生态适宜性评价研究
详细信息    查看全文 | 下载全文 | 推荐本文 |
摘要
大熊猫,属于我国国家一级保护动物,至今已在地球上生存了至少800万年,被誉为"中国国宝"和"活化石".然而,由于其本身繁殖的限制以及生存环境的变化,使得大熊猫的数量急剧减少,据第三次全国大熊猫野外种群调查,全国野外大熊猫已不足1600只,属濒危动物.大熊猫现存的主要栖息地是中国四川、陕西、和甘肃的山区,但是由于全球气候变化以及人为因素对其生态环境的影响使得大熊猫的生境受到破坏,适应大熊猫生活繁衍的地区在不断的减少. 本研究以大熊猫的生态适宜性为导向,以GIS平台作为其生境适宜性分析的主要工具,采用模糊综合评价法对各因子定量化,运用层次分析法确定各因子的权重;采用多因素综合评价,分析研究区内大熊猫生境的适宜性,利用GARP生态位模型法进行潜在大熊猫生境的评价与分析,探索我国适宜大熊猫生存的栖息地分布。 利用“3S”技术分析研究在气候、地形、植物分布、水源地分布、人类社会等多种影响因素下大熊猫的空间分布现状,在此的基础上建立大熊猫生境评价体系,将影响因素归类为地理环境、生物群落、植被分布和干扰因素四类影响因子,结合对影响因子的分析对大熊猫生境的适宜性进行客观的评价,最后通过提取大熊猫生境影响因子数据,创建大熊猫适应性生境预测模型,最后,在ArcGIS 10.0中,利用空间分析的栅格计算器,根据多因子的权重值,分析得到全国范围内大熊猫生境预测结果,为大熊猫今后的生活繁衍选择备用基地提供支持。 大熊猫主要分布于陕西的南部,甘肃的东南部,四川等地区,评价结果显示该地区确实是分布有大熊猫适宜的生境,但是大熊猫的分布区域有着破碎化发展的趋势,主要是城镇向四周扩张,大规模的城市化发展,土地的开发和利用等,导致大熊猫适宜生境的缩减。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