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非传统同位素地球化学方法应用于科技考古研究:认识、探索和前景展望
详细信息    查看全文 | 下载全文 | 推荐本文 |
  • 作者:金正耀李功朱祥坤朱炳泉汪常明阎立峰
  • 会议时间:2012-04-20
  • 作者单位:金正耀(中国科技大学科技考古实验室; 国家微尺度物质科学实验室)李功(中国科技大学科技考古实验室)朱祥坤(国土资源部同位素科学实验室)朱炳泉(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汪常明(广西民族大学科技史系)阎立峰(国家微尺度物质科学实验室; 中国科技大学科技考古实验室)
  • 母体文献:2012年全国同位素地质新技术新方法与应用学术讨论会论文集
  • 会议名称:2012年全国同位素地质新技术新方法与应用学术讨论会
  • 会议地点:厦门
  • 主办单位:中国地质学会
  • 语种:chi
  • 分类号:P62;R22
摘要
近年来,所谓非传统同位素(’non-traditional'isotope systems)地球化学方法,在科技考古领域的应用正呈现方兴未艾的态势.像铜、锌、锡等同位素分析,对于土壤过程、金属来源、以及艺术品真伪鉴定等课题研究,都提供了一种新的思维模式和有力工具(Marechal et al.,1999; Zhu et al.,2000; Nickel et al.,2012).其中,铜同位素特别受到科技考古研究者的重视.因为在古代金属冶炼和铸造的高温过程中,铜同位素并不存在分馏(Gale et al.,1999; Mattielli et a1.,2006),所以可以通过古代青铜遗物的分析追踪其使用的铜金属矿产资源的具体矿物种类,例如是孔雀石还是自然铜(Jin et a1.,2012).低温成矿过程形成的氧化铜(δ65Cu >1‰)和自然铜(δ65Cu为0.1-0.3‰左右)有相对有较大的同位素变化范围,也区别于硫化物铜(δ65Cu <0‰),因此铜同位素对于确定古代青铜器冶炼所用的资源类型有重要应用前景.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