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川东北石笋120~103kaB.P.稳定碳同位素记录与控制机制
详细信息    查看全文 | 下载全文 | 推荐本文 |
  • 作者:刘淑华黄嘉仪陈琳杨亮陈琼米小建贺海波周厚云
  • 会议时间:2015-10-18
  • 关键词:石灰岩 ; 石笋 ; 稳定碳同位素
  • 作者单位:华南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广州,510631
  • 母体文献:中国地质学会同位素地质专业委员会成立三十周年暨同位素地质应用成果学术讨论会论文集
  • 会议名称:中国地质学会同位素地质专业委员会成立三十周年暨同位素地质应用成果学术讨论会
  • 会议地点:宁波
  • 主办单位:中国地质学会
  • 语种:chi
  • 分类号:P59;P53
摘要
本文报道了采自我国中部地区一支石笋δ13C变化的研究结果,结果发现该石笋的δ13C变化在不同时间尺度上可能受控于不同的因素,具有不同的气候环境指示意义。石笋SZ2采自四川东北部诺水河溶洞群中的梭子洞(107°10′E,32°24′N),该地属于典型的亚热带东亚季风气候,多年平均降水量1000—1200mm,年均气温~15℃。梭子洞发育在晚二叠纪的石灰岩,地表土层很薄,一般厚度<30cm,土壤物质来源基本上就是当地沉降的大气粉尘。区域植被以乔木为主,包括松、柏和一些阔叶落叶树种。石笋长度约l8cm,外形呈典型的圆锥形,底部比顶部略粗。定年结果显示石笋SZ的生长发育时代为120~103ka,该石笋的δ18O数据已另文报道。在较短时间尺度上,SZ2的δ13C和δ18O变化的趋势和一些小的波峰、波谷似乎都能较好地对应。反映在数十年至百年时间尺度上,气候变化控制的地表植被变化(包括植被类型和植被密度)、土壤微生物活动和洞穴通风效应等(即前述的第一类效应)是控制SZ2的δ13C的主要因素,即在较短时间尺度上SZ2的δ13C记录较好地响应了东亚夏季风气候的变化。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