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黄土高原旱作区马铃薯叶片和土壤水势对垄沟微集雨的响应特征
详细信息    查看全文 | 下载全文 | 推荐本文 |
  • 作者:杨泽粟张强赵鸿
  • 会议时间:2013-10-23
  • 关键词:马铃薯种植 ; 土壤水分 ; 叶片水势 ; 沟垄方式 ; 微集雨技术
  • 作者单位:杨泽粟(中国气象局兰州干旱气象研究所,甘肃省气候变化与减灾重点实验室,中国气象局干旱气候变化与减灾重点开放实验室,兰州 730020;兰州大学大气科学学院,兰州 730000)张强(中国气象局兰州干旱气象研究所,甘肃省气候变化与减灾重点实验室,中国气象局干旱气候变化与减灾重点开放实验室,兰州 730020;甘肃省气象局,兰州 730020)赵鸿(中国气象局兰州干旱气象研究所,甘肃省气候变化与减灾重点实验室,中国气象局干旱气候变化与减灾重点开放实验室,兰州 730020)
  • 母体文献:第30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论文集
  • 会议名称:第30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
  • 会议地点:南京
  • 主办单位:中国气象学会
  • 语种:chi
  • 分类号:S63;S51
摘要
微集雨技术具有良好的集雨保墒效果,目前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产流效率、最佳沟垄比及覆盖措施相结合的技术指标,以及对作物增产效应、水、温、肥影响等,而微集雨技术如何影响土壤及作物叶片水势研究鲜有报道.试验于2011年在黄土高原半干旱地区进行,以平地不覆膜为对照,将土壤分为0-20cm和20-40cm两层,研究了不同沟垄和覆膜方式对马铃薯(Solanum tuberosum L.)土壤水势和叶片水势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沟垄和覆膜方式在不同土层和不同生育期对土壤和叶片水势的影响差异显著.(1)土壤水势日变化趋势:0-20cm土层,土垄处理在开花期为先下降后上升型,土垄和膜垄处理在块茎膨大期为现下降后上升型,膜垄和全膜双垄沟播处理在成熟期为先下降后上升型,其余的为逐渐下降型;20-40cm 土层,各处理土壤水势呈逐渐下降趋势.(2)叶片水势日变化趋势:开花期和块茎膨大期表现为双低谷型双低谷出现的时间分别在13:00和17:00,成熟期为“V”型,即单低谷型,低谷出现时间在17:00.各个处理表现出相同的变化趋势,但水势高低存在差异.土垄处理在水分关键期(开花期和块茎膨大期)叶片水势显著高于其他处理,而全膜双垄沟播处理在成熟期最高.(3)随着生育期的进程,土壤水势和叶片水势均表现为先减小后增大的趋势.影响叶片水势最大的土层为20-40cm,土垄处理在该土层具有最好的水分状态,蒸腾作用较强加速了SPAC水分运移速率,是导致膜垄和全膜双垄沟播处理水势低于土垄的主要原因.在前期降雨较少的年型,土垄处理由于其较小的蒸腾作用可以保证马铃薯承受较小的水分胁迫,在前期降雨量较多的年型,膜垄和全膜双垄沟播处理则可以凭借其较大的蒸腾作用发挥较大的增产效果.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