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0623北京大暴雨过程观测分析及成因初探
详细信息    查看全文 | 下载全文 | 推荐本文 |
  • 作者:赵玮付宗钰
  • 会议时间:2011-11-01
  • 关键词:观测分析 ; 中尺度对流系统 ; 偏东风 ; 大暴雨过程
  • 作者单位:北京市气象台 100089
  • 母体文献:2011年第二十八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论文集
  • 会议名称:2011年第二十八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
  • 会议地点:厦门
  • 主办单位:中国气象学会
  • 语种:chi
摘要
2011 年6 月23 日下午到夜间,受蒙古东移低涡天气过程影响,北京地区出现了强雷雨天气过程,局部地区降雨量达到大暴雨标准。此次大暴雨过程具有突发性、局地性、短历时和高雨强等特点。本文利用常规天气资料、高时空分辨率的地面自动站、多部多普勒雷达拼图资料、微波辐射计资料等,对此次大暴雨过程进行观测分析,并对其成因进行初步讨论,主要得出以下结论:(1)东移的蒙古低涡是6 月23 日北京地区大暴雨的主要的高空大尺度影响系统,北京处于低涡前部的动力不稳地区域。地面北京受弱低压控制,北部为高压带,北京地区处于高压底部偏东气流控制中。地面低压辐合区配合高空东移的横槽,将产生明显上升运动;同时,地面偏东风有利于近地面层水汽的输送,有利于大降水的产生。综上,大尺度环境条件有利于暴雨的发生。(2)低涡前部的对流云图在雷达回波上表现为一条西南-东北向的带状回波。这条带状回波上有多个发展旺盛的β和γ中尺度对流单体呈组织化的排列,向东南方向移动,给北京地区造成强降水。(3)带状回波南部的一中尺度对流单体,在移动到西南山前的门头沟、石景山交界处发展起来,最大回波强度达到70dBz,受到低层偏东风的影响,在石景山地区停滞近半个小时,是造成石景山地区短时强降水的最主要中尺度对流单体。地面石景山模式口自动站产生了5 分钟23.9mm 的雨强,16-17 时小时降水量达128.9mm。(4)通过地面自动站资料的分析,在丰台、石景山、海淀与门头沟交界处可见明显的风向辐合,这可能是一中尺度辐合系统,也可能与偏东气流在西南部山前迎风坡产生辐合有关。(5)地形对此次局地的强降水有明显的增幅作用。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