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西南天山喀什背斜第四纪生长过程的定量研究
详细信息    查看全文 | 下载全文 | 推荐本文 |
  • 作者:陈杰R.HeermanceD.W.BurbankK.M.Scharer苗继军王昌盛
  • 会议时间:2008-10-01
  • 关键词:逆断层 ; 挤压造山带 ; 前陆盆地 ; 构造变形 ; 油气资源 ; 油气勘探
  • 作者单位:陈杰,王昌盛(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地震动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北京 100029)R.Heermance,D.W.Burbank(Departmentof Earth Science,University of California,Santa Barbara,CA 93106,USA)K.M.Scharer(Department of Geology,Appalachian State University,Boone,NC 28608,USA)苗继军(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公司石油科学研究院)
  • 母体文献:中国地质学会第四届全国构造会议论文集
  • 会议名称:中国地质学会第四届全国构造会议
  • 会议地点:北京
  • 主办单位:中国地质学会
  • 语种:chi
摘要
有关断层相关褶皱时空扩展过程与相互作用以及褶皱作用与地表过程间的相互作用的研究一直是国际前陆盆地断层相关褶皱理论研究的核心和前缘热点之一.挤压环境下的内陆造山作用起始于逆断层和褶皱的成核、生长和侧向扩展.这些构造过程与侵蚀、沉积作用间的相互作用形成了活动会聚区的现今地形地貌和长期水系格局[Burbank,et al.,1999;Gupta,1997].然而,褶皱和逆断层是如何成核、生长的?其控制因素有哪些?沿褶皱走向位移或缩短量是如何变化的?褶皱-逆断裂的长度和位移关系遵从何种从尺度律?对于单个构造而言,一旦变形开始,褶皱和逆断层的生长是以单向不对称扩展为主还是以双向扩展为主?其起始变形时间沿走向是一致的还是穿时的?这些问题不论对于认识摺皱和逆断层本身,还是对于理解大陆挤压造山带与前陆盆地构造变形及其动力学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此外,这些问题的研究.对于活动摺皱和逆断层未来地震危险性的评价以及相关油气资源的勘探与开发均有重要的理论指导意义。笔者选择南天山西段喀什前陆盆地南部具有清晰、完整第四纪变形记录的喀什背斜,对上述问题进行了初步探讨。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