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三色”析《二泉映月》
详细信息    查看全文 | 推荐本文 |
  • 英文篇名:Analysis on The Moon Over a Fountain by "Sanse" Theory
  • 作者:刘正维
  • 英文作者:Liu Zhengwei;
  • 中文刊名:MUSI
  • 英文刊名:Music Research
  • 机构:武汉音乐学院;
  • 出版日期:2018-07-15
  • 出版单位:音乐研究
  • 年:2018
  • 期:No.191
  • 语种:中文;
  • 页:MUSI201804012
  • 页数:7
  • CN:04
  • ISSN:11-1665/J
  • 分类号:90-96
摘要
<正>我国汉族民间音乐的旋律调式,系由不同表现性能的徵、羽、宫三色"三音列"~(1)连接而成;调性变化则靠屈调与扬调。~(2)运用以上理论,顺着华彦钧的才华、毅力、憧憬与拼搏,剖析《二泉映月》优美流畅、大起大伏的乐曲,显示的是鲜活的华氏人生。他将绝响留在人间,自己却黯然西去!笔者曾行文分析过名曲《二泉映月》。~(3)本文"旧话重提",主要是企图进一步探究,华彦钧是如何运用民族音乐中旋律调式的
        
引文
(1)参见拙作《制约传统音乐风格的“三色论”》,《中国音乐》2014年第1期。
    (2)参见拙作《差之半音,失之千里》中的“我国‘差之半音’的屈调与扬调”,《交响》2010年第1期。
    (3)参见拙作《崎岖的音线,坎坷的人生——〈二泉映月〉析》,《黄钟》1996年第3期。
    (4)同注(1)。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