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中国周边外交中的澜湄合作机制分析
详细信息    查看全文 | 推荐本文 |
  • 英文篇名:Lancang-Mekong Cooperation in China's Diplomacy toward Neighboring Countries
  • 作者:李巍 ; 罗仪馥
  • 英文作者:Li Wei;Luo Yifu;
  • 关键词:澜湄合作机制 ; 中南半岛 ; 地缘政治 ; 周边外交
  • 中文刊名:XDGG
  • 机构: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
  • 出版日期:2019-05-20
  • 出版单位:现代国际关系
  • 年:2019
  • 期:No.355
  • 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专项项目“‘一带一路’建设与周边外交方略研究”(项目编号:2017010186)的资助
  • 语种:中文;
  • 页:XDGG201905003
  • 页数:9
  • CN:05
  • ISSN:11-1134/D
  • 分类号:21-29
摘要
中南半岛对于中国的地缘政治战略具有特殊而重要的意义,它是中国经略东南亚乃至整个亚太地区的桥头堡,是中国走向全球的战略起点。2016年中国主导创建澜湄合作机制,短期内在制度建设、项目实施以及成员国关系建构等方面取得卓越成果。澜湄合作的创建与迅速发展是以各成员国的强烈合作意愿为前提的,也得益于制度结构设计合理、地缘优势、成员国经济互补性强和社会文化相近等有利基础。但另一方面,澜湄合作的进一步发展面临着来自中南半岛内部环境及域外力量在该地区的地缘政治竞争所带来的诸多风险与挑战。对此,中国应该在完善澜湄合作的相关制度安排、拓宽合作领域与丰富合作内容、协调域外力量并增加利益攸关方等方面做出更多努力。
        
引文
① 本文所讨论的中南半岛包括柬埔寨、老挝、缅甸、泰国、越南五国,与湄公河流域国家完全重合,因此下文将混用“中南半岛国家”与“湄公河国家”两个概念;严格来说,马来西亚西部以及新加坡在地理分布上也位于中南半岛内,但由于两国的对外活动区域集中于海洋,通常被归入东南亚海岛国家之列,未被纳为本文的分析对象。
    ② Jenn-Jaw Soong,“The Political Economy of the GMS Development Between China and Southeast Asian Countries:Geo-Economy and Strategy Nexus,” Chinese Economy,Vol.49,No.6,2016,pp.442-455.
    ③ 王毅:“建设澜湄国家命运共同体,开创区域合作美好未来”,《人民日报》,2018年3月23日。分地将该制度体系私有化,以实现其国家利益,这是大国愿意付出成本建设国际制度的重要动力。
    (1)李巍:《制度之战:战略竞争时代的中美关系》,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7年,第65~66页。
    (2)罗仪馥:“从大湄公河机制到澜湄合作:中南半岛上的国际制度竞争”,《外交评论》,2018年第6期,第119~156页。
    (3)“李克强:中国愿意把优质过剩产能转移到东盟国家”,http://news.ifeng.com/a/20141113/42464329_0.shtml.(上网时间:2018年4月6日)
    (4)“习近平在周边外交工作座谈会上发表重要讲话”,2013年10月25日,http://politics.people.com.cn/n/2013/1025/c1024-23332318.html.(上网时间:2018年4月2日)
    (5)关于“制度过剩”的解释,详细参见李巍:“东亚经济地区主义的终结?——制度过剩与经济整合的困境”,《当代亚太》,2011年第4期,第13页。
    (6)[美]曼瑟尔·奥尔森著,陈郁、郭宇峰、李崇新译:《集体行动的逻辑》,上海人民出版社,1995年,第19~28页。
    (7)[美]曼瑟尔·奥尔森著,陈郁、郭宇峰、李崇新译:《集体行动的逻辑》,第29~30页。
    (8)“商务部:以经贸合作擦亮澜湄合作‘金字招牌’”,http://finance.people.com.cn/n1/2017/1216/c1004-29711130.html.(上网时间:2018年7月3日)
    (9)据估算,世界华侨华人中的70%~80%聚居于东南亚地区,泰国是中南半岛上华侨华人最多的国家,2007年人数约为700万,占泰国总人口比重高达11%,缅甸和越南次之,分别为250万和140万,柬埔寨和老挝华侨华人数量相对较少,各为70万和28万。详细参见庄国土:“东南亚华侨华人数量的新估算”,《厦门大学学报》,2009年第3期,第64页。
    (10)林珊:“中国—东盟经济合作与海外华人经济”,《亚太经济》,2003年第6期,第46~49页;“海外华商企业角色转变:吸引中资进入东南亚”,http://www.chinanews.com/hr/2014/11-07/6760822.shtml.(上网时间:2018年7月3日)
    (11)这种顶层对话机制在澜湄合作成立不到两年内就已完全落实,相比较之下,GMS和MRC从创建机制到设立领导人会议制度化都花费了至少10年的时间,澜湄合作制度建设的效率之高可见一斑。
    (12)“李克强在澜沧江-湄公河合作首次领导人会议上的讲话”,澜沧江-湄公河合作官网,2016年3月23日,http://www.lmcchina.org/zywj/t1511259.htm.(上网时间:2018年7月3日)
    (13)“园区简介”,http://www.sinothaizone.com/about.php?cid=13.(上网时间:2018年7月8日)
    (14)从国别数据来看,2017年中国对中南半岛国家总投资的回落主要缘于对泰国和越南投资的下降,而中国对其余三国的投资都有所增加。从总体发展趋势来看,2016~2017年中国对外直接投资总额也下降近30%,其主要原因在于非理性对外投资得到切实有效的遏制,中国对泰、越直接投资额的下降也与此有关。详见中华人民共和国商务部:《2017年我国对外非金融类直接投资简明统计》,2018年1月16日,http://hzs.mofcom.gov.cn/article/date/201801/20180102699454.shtml.(上网时间:2018年7月28日)
    (15)刘稚主编:《澜沧江-湄公河合作发展报告(2017)》,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8年,第14页。
    (16)“民心相通命运与共(权威论坛)——二〇一八澜沧江-湄公河合作媒体峰会发言摘编”,http://world.people.com.cn/n1/2018/0706/c1002-30129690.html.(上网时间:2018年7月8日)
    (17)根据透明国际(Transparency International)2017年全球清廉指数的排名,柬埔寨21分,排名161;老挝29分,排名135;缅甸30分,排名130;泰国37分,排名96;越南35分,排名107;五国均处于腐败“较为严重”和“极端严重”的区间内,远低于世界平均分43分,排名居世界末位。详见Transparency International:Corruption Perceptions Index 2017,2018年2月21日,https://www.transparency.org/news/feature/corruption_perceptions_index_2017.(上网时间:2018年5月28日)
    (18)Keokam Kraisoraphong,“China,Japan,and the Great Mekong Basin:A Southeast Asian Perspective,” in Peng Er Lam ed.,China-Japan Relations in the 21st Century,New York:Palgrave Macmillan,2017,p.195.
    (19)“China’s Water Hegemony,” Japan Times:http://www.japantimes.co.jp/opinion/2016/05/02/commentary/world-commentary/chinaswater-hegemony/#.WKlHLNxWFLo;“Japan Seeks to Boost Role in ASEAN,Challenge China's Growing Influence,” VOA News,https://www.voanews.com/a/japan-seeks-to-boost-asen-role-challenge-china-influence/3318097.html.(上网时间:2018年7月8日)
    (20)“中方批美炒作南海问题:有种‘贼喊捉贼’的滑稽”,http://news.ifeng.com/a/20180602/58550688_0.shtml.(上网时间:2018年7月7日)
    (21)1991年,时任印度总理的拉奥提出“东向”政策(Look East policy),旨在通过加强与东盟成员国的关系,保障印度在孟加拉湾的地缘战略利益,同时抑制中国在东南亚地区影响力的崛起。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