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桐城望族的义田:以桂林方氏家族为中心的探讨
详细信息    查看全文 | 推荐本文 |
  • 英文篇名:Famous Families' Charitable Field of Tongcheng in the Qing Dynasty:A Discussion Centered on the Guilin Fang Family
  • 作者:郝红暖
  • 英文作者:HAO Hong-nuan;Institute of History,Anhui Academy of Social Sciences;
  • 关键词:桐城 ; 桂林方氏 ; 义庄
  • 英文关键词:Tongcheng(桐城);;Guilin Fang(桂林方氏) family;;charitable estate
  • 中文刊名:AFSX
  • 英文刊名:Historical Research in Anhui
  • 机构:安徽省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
  • 出版日期:2018-11-15
  • 出版单位:安徽史学
  • 年:2018
  • 基金:安徽省社科规划项目“明清桐城望族方氏研究”(AHSKY2016D139)的阶段性成果
  • 语种:中文;
  • 页:AFSX201806015
  • 页数:11
  • CN:06
  • ISSN:34-1008/K
  • 分类号:119-129
摘要
自明代中后期开始,桐城各家族就开始相继设立义田,最初以祭祀为目的,后增加了救助族内贫乏的功能。清代中期以后,桐城开始设立家族义庄,是专门的宗族赈济和救助组织,并以桂林方氏友庆堂、惠远堂等义庄为典型。文章梳理了桐城桂林方氏家族历次设立义田的过程,并从社会救济的视角,分析了其家族义庄的宗族救助模式与实际运作特点。
        The families of Tongcheng( 桐城) have established charitable fields one after another since the middle and late Ming Dynasty,which originally purpose was sacrifice in family,and added the function of saving the poor within the family.Tongcheng families began to set up charitable estate after the middle period of the Qing Dynasty,which was a specialized clan relief and rescue organization,and the charitable estate of Guilin Fang( 桂林方氏) family was the main representative of them.The article sorted out the process of establishing the charitable fields in the Guilin Fang family,and analyzed the clan rescuing mode and actual operational characteristics of the family charitable estate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social relief.
引文
(1)参见王思豪:《方苞在异乡南京的宗族文化重建》,《安庆师范大学学报》2018年第2期;宋豪飞:《方苞家训:笃守礼法恪守宗法》,《池州学院学报》2018年第1期。
    (2)张永铨:《先祠记》,《皇朝经世文编》卷66《礼政·祭礼上》,《魏源全集》第16册,岳麓书社2004年版,第607页。
    (3)郝红暖:《清代名臣方观承的惠政及其为官从政特点》,《安徽史学》2016年第5期。
    (4)姚鼐:《方恪敏公家传》,《惜抱轩全集·文后集》卷5,中国书店1991年版,第239页。
    (5)道光《桐城续修县志》卷13《人物志·宦迹下》,江苏古籍出版社1998年版,第497页。
    (1)道光《桐城续修县志》卷12《人物志·宦绩上》,第452页。
    (2)(4)道光《桐城续修县志》卷18《人物志·笃行下》,第630、626页。
    (3)道光《桐城续修县志》卷17《人物志·笃行上》,第591页。
    (1)张英:《笃素堂文集》卷11《先考诰赠光禄大夫文华殿大学士加二级前敕封文林郎内弘文院庶吉士拙庵府君行述》,《张英全书》,安徽大学出版社2013年版,第433页。
    (2)(3)道光《桐城续修县志》卷18《人物志·笃行下》,第626、633页。
    (4)[日]井上彻著、钱杭译:《中国的宗族与国家礼制:从宗法主义角度所作的分析》,上海书店出版社2008年版,第210页。
    (5)马其昶撰、彭君华校点:《桐城耆旧传》卷10,黄山书社2013年版,第354-355页。
    (6)光绪《重修安徽通志》卷248《人物志·义行》,《续修四库全书》第654册,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年版,第257页。
    (7)张裕钊:《濂亭文集》卷5《汝南通判马府君墓表》,清光绪八年海宁查氏木渐斋苏州刻本。
    (8)方宗诚:《柏堂师友言行记》卷1“马公实通判(树华)”,京华书局民国十五年铅印本。
    (9)(10)马其昶撰、彭君华校点:《桐城耆旧传》卷11,第374页。
    (11)方学渐:《祭田记》,方传理:《桐城桂林方氏家谱》卷61《家政》,清光绪六年刻本。
    (12)方传理:《桐城桂林方氏家谱》卷9《小传》。
    (1)(4)方传理:《桐城桂林方氏家谱》卷51《列传》。
    (2)方学渐:《祭田记》,《桐城桂林方氏家谱》卷61《家政》。
    (3)方传理:《桐城桂林方氏家谱》卷9《小传》。
    (5)方可:《义田记》,《桐城桂林方氏家谱》卷61《家政》。
    (6)马其昶撰、彭君华校点:《桐城耆旧传》卷4,第87页。
    (7)《清史稿》卷290《方苞传》,中华书局1977年版,第10272页。
    (8)方苞:《己亥四月示道希兄弟》,《方望溪全集·原集》卷17《家训》,中国书店1991年版,第233页。
    (9)(11)方苞:《甲辰示道希兄弟》,《方望溪全集·原集》卷17《家训》,第234页。
    (10)方苞:《大父马溪府君墓志铭》,《方望溪全集·原集》卷17《家传志表哀辞》,第238页。
    (12)方苞:《泉井乡祭田记》,《方望溪全集·原集》卷14《记》,第203页。
    (13)《方望溪侍郎事略》,李元度:《清朝先事正略》卷14《名臣》,《清代传记丛刊》第192册,台湾明文印书局1985年版,第517页。
    (1)(4)(6)(7)(8)方苞:《教忠祠祭田条目》,《方望溪全集·外集》卷8《家训》,第382、382、382、382-383、382页。
    (2)方苞:《己亥四月示道希兄弟》,《方望溪全集·原集》卷17《家训》,第233页。
    (3)方苞:《柏村吴氏重建宗祠记》,《方望溪全集·外集》卷8《记》,第378页。
    (5)方苞:《甲辰示道希兄弟》,《方望溪全集·原集》卷17《家训》,第234页。
    (9)傅恒等:《谨题为置立义田恳请详题立案事》,《桐城桂林方氏家谱》卷62《金陵义田》。
    (1)方观永:《待诏公手札》,《桐城桂林方氏家谱》卷62《金陵义田》。
    (2)方传理:《桐城桂林方氏家谱》卷19《小传·十七世》。
    (3)方观承:《方氏义庄碑记》,《桐城桂林方氏家谱》卷62《金陵义田》。
    (4)《清史稿》卷324《方观承传》,中华书局1977年版,第10825页。
    (5)郝红暖:《清代名臣方观承的惠政及其为官从政特点》,《安徽史学》2016年第5期
    (6)傅恒等:《谨题为置立义田恳请详题立案事》,方传理:《桐城桂林方氏家谱》卷62《金陵义田》。
    (7)雍正华亭《张氏捐义田折奏附义庄条例》,冯尔康:《清代宗族资料选辑》,天津古籍出版社2014年版,第617页。
    (8)《清高宗实录》卷5,雍正十三年十月乙酉,《清实录》第9册,中华书局1985年影印本,第240页。
    (1)庄有恭:《请定盗卖祀产义田之例以厚风俗疏》,《皇清奏议》卷50,民国影印本。
    (2)(4)(8)方观承:《方氏义庄碑记》,《桐城桂林方氏家谱》卷62《金陵义田》。
    (3)(5)(12)雍正华亭《张氏捐义田折奏附义庄条例》,《清代宗族资料选辑》,第617-623、618、617页。
    (6)(7)(9)(11)(13)(14)(15)(16)《义庄规条》,《桐城桂林方氏家谱》卷62《金陵义田》。
    (10)道光《桐城续修县志》卷18《人物志·笃行》,第621页。
    (17)《续义庄规条》,《桐城桂林方氏家谱》卷62《金陵义田》。
    (1)方传理:《桐城桂林方氏家谱》卷62《金陵义田》。
    (2)(4)光绪《江宁府志》卷14《人物志》,南京出版社2011年,第455页。
    (3)端木采:《有不为斋集》卷3《方先生传》,《清代诗文集汇编》第666册,上海古籍出版社2010年版,第680页。
    (5)方宗诚:《二义士传》,《方宗诚集》,安徽教育出版社2015年版,第146页。
    (6)光绪《重修安徽通志》卷248《人物志·义行》,《续修四库全书》第654册,第257页。
    (7)方传理:《桐城桂林方氏家谱》卷25上《小传》。
    (8)《惠远堂义庄义塾、锄经堂义庄全数立案》,《桐城桂林方氏家谱》卷63上《惠远堂义庄》。
    (9)(11)《惠远堂义庄规条》,《桐城桂林方氏家谱》卷63上《惠远堂义庄》。
    (10)《惠远堂义庄立案》,《桐城桂林方氏家谱》卷63上《惠远堂义庄》。
    (12)《惠远堂义塾并贻谋堂义庄并立案》,《桐城桂林方氏家谱》卷63上《惠远堂义庄》。
    (1)《惠远堂义庄规条》,《桐城桂林方氏家谱》卷63上《惠远堂义庄》。
    (2)“方秬森事实清册”,《桐城桂林方氏家谱》卷63上《惠远堂义庄》。
    (3)(4)(5)方传理:《桐城桂林方氏家谱》卷32上《小传》。
    (6)方传理:《桐城桂林方氏家谱》卷64《惠远堂义庄义塾条规》。
    (7)马其昶撰、彭君华校点:《桐城耆旧传》卷11,第389页。
    (8)(9)方传理:《桐城桂林方氏家谱》卷53《列传·临江公》。
    (10)(11)(13)(14)(15)(17)(18)(19)(21)方传理:《桐城桂林方氏家谱》卷63上《惠远堂义庄规条》。
    (12)(16)方传理:《桐城桂林方氏家谱》卷63上《惠远堂义庄立案》。
    (20)郝红暖:《清代养济院孤贫救助标准的调整:以直隶地方志为中心的考察》,《中国地方志》2009年第4期。
    (1)道光《桐城续修县志》卷18《人物志·笃行》,第638-639页。
    (2)方传理:《桐城桂林方氏家谱》卷53《列传·玲崖公》。
    (3)道光《桐城续修县志》卷6《职官表》,第346页。
    (4)方传理:《桐城桂林方氏家谱》卷63上《惠远堂义庄规条》。
    (5)(6)(7)(9)(11)(12)方传理:《桐城桂林方氏家谱》卷64《惠远堂义塾条规》。
    (8)方传理:《桐城桂林方氏家谱》卷52《列传·爱竹公》。
    (10)郝红暖:《慈善理念的近代转型》,《光明日报》2015年10月26日。
    (13)“方秬森事实清册”,《桐城桂林方氏家谱》卷63上《惠远堂义庄》。
    (14)道光《桐城续修县志》卷2《田赋志》,第306页。
    (1)方观承:《方氏义庄碑记》,《桐城桂林方氏家谱》卷62《金陵义田》。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