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戏剧演出的“非特有”媒介属性
详细信息    查看全文 | 推荐本文 |
  • 英文篇名:“Non-specific” media attribute of drama performance
  • 作者:胡一伟
  • 英文作者:Hu Yiwei;
  • 关键词:戏剧演出 ; 媒介 ; 非特有性 ; 物-符号 ; 叙述框架
  • 中文刊名:WHKS
  • 英文刊名:Journal of Wuhan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Social Science Edition)
  • 机构:南昌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
  • 出版日期:2019-03-18 16:26
  • 出版单位:武汉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年:2019
  • 期:v.21;No.108
  • 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青年项目(编号:18CXW022)
  • 语种:中文;
  • 页:WHKS201902015
  • 页数:7
  • CN:02
  • ISSN:42-1596/C
  • 分类号:116-122
摘要
戏剧演出媒介不是特意为演出而存在的,即戏剧演出的媒介具有"非特有性",它指演出的文本符号载体与人们日常生活经验中所用之物没有什么不同,其非特有性的形成与展示框架有关,即展示框架是身体以及日常物品转换成了演示媒介的前提条件。这使得戏剧演出所用的媒介体现了它从物(事)到符号(物-符号)、从"寻常"到"特用"的转换过程,而这一转变使得演出媒介带上了"表情",形成了"统一场",进而影响符号文本的意义生成。
        
引文
[1] T·考弗臧.戏剧的十三个符号系统[J].李春熹,译.戏剧艺术,1986(1):62-76.
    [2] 于贝斯菲尔德.戏剧符号学[M].宫宝荣,译.北京:中国戏剧出版社,2002:159-160.
    [3] 俞建章,叶舒宪.符号:语言与艺术[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8:262-263.
    [4] 朱狄.当代西方艺术哲学[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7.
    [5] Martin Heidegger. Poetry language thought[M].New York:Harper Collins Publishers ,2001.
    [6] 基尔·伊拉姆.符号学与戏剧理论[M].王坤,译.台北:骆驼出版社,1998:19.
    [7] 方小莉.形式“犯框”与伦理“越界”[J].符号与传媒,2017(1):257-263.
    [8] 胡一伟.论演示类叙述的“真实”与虚构[J].学习与探索,2015(1):134-137.
    [9] 周宁.西方戏剧理论史:下[M].厦门:厦门大学出版社,2008.
    [10] 艾利卡·费舍尔·李希特.行为表演美学——关于演出的理论[M].余匡复,译.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11] 金惠敏.“媒介即信息”与庄子的技术观——为纪念麦克卢汉百年诞辰而作[J].江西社会科学,2012(6):14-18.
    [12] Marshall McLuhan,Quentin Fiore.The medium is the massage:an inventory of effects[M].Berkley,CA:Gin-gko Press, 1996:111.
    [13] Marshall McLuhan,Eric McLuhan.Laws of media: the new science[M].Toronto:University of Toronto Press,1988:33.
    [14] 谭光辉.重回葛兰西的“情感维度”[J].符号与传媒,2016(2):138-150.
    ①这些光线计算机能够在120分钟之内制造出300种以上不同的光线调节,从而用这样的方法不断地改变光线和色彩。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