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政府-社会组织-贫困对象治理格局下农村贫困治理实践——基于湘西州H村苗绣合作社项目的个案分析
详细信息    查看全文 | 推荐本文 |
  • 作者:李卉 ; 沈茜
  • 关键词:社会组织 ; 贫困治理 ; 政府-社会组织-贫困对象 ; 内生性脱贫能力
  • 中文刊名:GZSK
  • 英文刊名:Guizhou Social Sciences
  • 机构:中国社会科学院;山东省中投慈善公益基金会;
  • 出版日期:2019-04-20
  • 出版单位:贵州社会科学
  • 年:2019
  • 期:No.352
  • 基金:2017年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特大城市基层社区协商共治的多主体参与机制研究”(17CSH055)
  • 语种:中文;
  • 页:GZSK201904013
  • 页数:6
  • CN:04
  • ISSN:52-1005/C
  • 分类号:88-93
摘要
目前,政府主导的贫困治理实践对贫困对象内生性脱贫能力的建构不足影响了贫困治理实践效果,如何实现社会组织与政府优势互补以提升贫困对象内生性脱贫能力,是创新农村贫困治理实践模式和优化贫困治理实践效能的重要方向。在湘西苗族H村对社会组织和政府之间的合作机制和贫困治理进行的实践探索发现,在"政府—社会组织—贫困对象"治理格局下,社会组织与政府建立半结构化合作方式,以贫困对象内生性脱贫能力构建为核心,大力提升贫困对象内生性脱贫能力,能够整合政府部门和社会领域中的贫困治理资源,提高贫困治理实践效能。
        
引文
[1]张彬斌.注重扶智和扶志,增强摆脱贫困的持续能力[J].中国发展观察,2018(22):42-44.
    [2]张琦,冯丹萌.我国减贫实践探索及其理论创新:1978—2016年[J].改革,2016(4):27-32.
    [3]何仁伟,丁琳琳.精准扶贫背景下我国农村贫困机制研究综述[J].江苏农业科学,2018,46(17):1-2.
    [4]刘锐,贺雪峰.农村贫困结构及治理路径研究[J].社会科学战线,2018(3):221-222.
    [5]苟天来,唐丽霞,王军强.国外社会组织参与扶贫的经验和启示[J].经济社会体制比较,2016(4):207.
    [6]荀丽丽.从“资源传递”到“在地治理”———精准扶贫与乡村重建[J].文化纵横,2017(6):68.
    [7]左停,杨雨鑫,钟玲.精准扶贫:技术靶向、理论解析和现实挑战[J].贵州社会科学,2015(8):156-162.
    [8]李爱国.基于市场效率与社会效益均衡的精准扶贫模式优化研究[J].贵州社会科学,2017(9):138-140.
    [9]王春光.社会治理视角下的农村开发扶贫问题研究[J].中共福建省委党校学报,2015(3):7-10.
    [10]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政部.2017年社会服务发展统计公报[EB/OL]. http://www. mca. gov. cn/article/sj/tjgb/201808/2018080010446.shtml.
    [11]国务院关于印发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2001-2010年)的通知(国发[2001]23号)[EB/OL].http://www.gov. cn/zhengce/content/2016-09/23/content_5111138. htm,2016年9月23日.
    [12]国务院关于印发“十三五”脱贫攻坚规划的通知(国发[2016]64号)[EB/OL].http://www.gov.cn/zhengce/content/2016-12/02/content_5142197. htm,2016年12月2日.
    [13]覃志敏.民间组织参与我国贫困治理的角色及行动策略[J].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33(5):96.
    [14]黄承伟,覃志敏.我国社会企业发展研究述评[J].学习与实践,2013(5):103.
    [15]宫留记.政府主导下市场化扶贫机制的构建与创新模式研究———基于精准扶贫视角[J].中国软科学,2016(5):160.
    [16]黄建.论精准扶贫中的社会组织参与[J].学术界,2017(8):188.
    [17]张琦,冯丹萌.我国减贫实践探索及其理论创新:1978—2016年[J].改革,2016(4):33.
    [18]贺雪峰.贫困地区产业扶贫为何容易失败[N].第一财经日报,2017-07-12.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