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基于知识图谱的国内太平洋岛国研究趋势展望
详细信息    查看全文 | 推荐本文 |
  • 英文篇名:Bibliometric Analysis of China's Pacific Island Countries Research Based on Mapping Knowledge Domains
  • 作者:刘建峰 ; 王桂玉
  • 英文作者:Liu Jianfeng;Wang Guiyu;
  • 关键词:太平洋岛国 ; 文献统计 ; 知识图谱
  • 英文关键词:Pacific Island Countries;;Mapping Knowledge Domains;;Bibliometric Analysis
  • 中文刊名:GJGC
  • 英文刊名:International Review
  • 机构:聊城大学太平洋岛国研究中心;中央民族大学;
  • 出版日期:2019-01-05
  • 出版单位:国际观察
  • 年:2019
  • 期:No.157
  • 基金: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太平洋岛国研究”(项目编号:15AZD043);; 山东省社会科学规划项目“‘一带一路’倡议下山东省对接太平洋岛国旅游外交的战略对策研究”(项目编号:18CZKJ03);; 国家旅游局万名旅游英才计划研究型英才培养项目“中国开展太平洋岛国旅游外交的战略意义及有效途径研究”(项目编号:WMYC20171067)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 语种:中文;
  • 页:GJGC201901009
  • 页数:19
  • CN:01
  • ISSN:31-1642/D
  • 分类号:145-163
摘要
随着中国与太平洋岛国政治和经济关系的日益紧密,太平洋岛国研究获得国内外学者的普遍关注。借助知识图谱分析国内太平洋岛国的研究文献,能够系统性呈现该研究领域的历史演进趋势,有助于推动该领域的进一步发展。国内太平洋岛国研究经历了缓慢发展阶段、波动上升阶段和快速发展时期。研究发现,现阶段核心作者群的集聚程度较高,且较为重视太平洋岛国的应用性研究,基础性研究工作较为薄弱,跨区域和跨学科的合作研究有待加强。在太平洋岛国国际关系研究方面,大国外交与太平洋岛国的政治格局、太平洋岛国的国际治理问题、中国与太平洋岛国的合作与援助、中国参与太平洋岛国海洋治理、中国大陆与台湾地区在太平洋岛国的政治博弈等正在成为持续发酵的研究议题。
        With the closer political and economic relations forged between China and Pacific island countries, the study of Pacific island countries has attracted widespread attention from scholars at home and abroad. With the help of Mapping Knowledge Domains,the paper takes stock of Chinese research literature on Pacific island countries. Chinese research on Pacific island countries has gone through three stages –from embryonic period, fluctuation period through rapid development period. At present, there is a high degree of concentration of core authors, but cross-regional and cross-disciplinary cooperative research need to be strengthened. While more attention is paid to applied research of Pacific island countries, basic research is relatively weak. The study of international relations of Pacific island countries has been thrust into the limelight, with several hot topic researches such as superpower diplomacy, politics, international governance and China's involvement in the region.
引文
(1)王作成:“20世纪以来中国的太平洋岛国研究综述”,载《太平洋学报》2014年第11期,第9-15页。
    (2)汪诗明:“国内太平洋岛屿国家研究趋势前瞻”,载《太平洋学报》2017年第9期,第86-95页。
    (3)田肖红:“学理探究与经世致用:太平洋岛国研究的路径与方法”,载《亚太安全与海洋研究》2017年第5期,第48-56页。
    (4)陈悦,陈超美:“CiteSpace知识图谱的方法论功能”,载《科学学研究》2015年第2期,第242-253页。
    (5)陈悦,刘则渊:“悄然想起的科学知识图谱”,载《科学学研究》2005年第2期,第149-154页。
    (1)王作成:“20世纪以来中国的太平洋岛国研究综述”,载《太平洋学报》2014年第11期,第9-15页。
    (2)甘霖:“关于在南太平洋地区建立渔业基地的一些意见”,载《现代渔业信息》1994年第1期,第11-12页。
    (3)盖明举:“南太平洋地区的海岸管理活动”,载《海洋信息》1994年第4期,第5-6页。
    (4)云达忠,王苍柏:“南太平洋国家华人的经济角色与文化认同”,载《华侨华人历史研究》1994年第3期,第46-51页。
    (5)周旭芳:“后殖民主义时代的土著运动与后工业社会的土著意识”,载《世界民族》1995年第2期,第7页。
    (1)孔妃妃:“浅析中国对于南太平洋岛国的对外援助”,外交学院硕士学位论文,2010年;陈艳云,张逸帆:“日本对南太平洋岛国ODA政策的调整及其特点”,载《东北亚学刊》2013年第4期,第41-44页。
    (2)王华:“萨摩亚争端与大国外交1871-1900年”,首都师范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5年;郭春梅:“南太平洋的‘大国博弈’”,载《世界知识》2012年第20期,第32-33页;彭朝:“南太平洋地区环境问题与岛国环境外交——兼论中国回应”,华中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2年;胡传明,张帅:“美中日在南太平洋岛国的战略博弈”,载《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3年第1期,第51-57页。
    (3)徐秀军:“地区主义与南太平洋地区秩序的构建”,华中师范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9年;方晓志:“南太平洋:安全形势日趋复杂”,载《世界知识》2013年第18期,第34-35页。
    (4)河合利光,姜娜:“身体与生命体系——南太平洋斐济群岛的社会文化传承”,载《开放时代》2009年第7期,第129-141页;赵亮:“库克群岛传统鼓乐研究”,中央音乐学院硕士学位论文,2012年。
    (5)乌莉塔:“冷战后中国与太平洋岛国贸易关系研究”,吉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9年;陈菲:“中国与太平洋岛国合作的现状、挑战及对策”,载《社会主义研究》2011年第5期,第123-126页。
    (6)樊伟,张晶,周为峰:“南太平洋长鳍金枪鱼延绳钓渔场与海水表层温度的关系分析”,载《大连水产学院学报》2007年第5期,第366-371页;尹琦:“南太平洋环流区表层海水微生物群落结构研究”,中国海洋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2年;陈峰,郭爱,朱文斌等:“南太平洋所罗门群岛海域黄鳍金枪鱼的渔业生物学特性”,载《渔业科学进展》2013年第3期,第12-20页。
    (7)汪诗明,王艳芬:“论习近平访问太平洋岛国的重要历史意义”,载《人民论坛·学术前沿》2015年24期,第54-67页。
    (8)徐秀军:“中国发展南太平洋地区关系的外交战略”,载《太平洋学报》2014年第11期,第16-25页;李德芳:“中国开展南太平洋岛国公共外交的动因及现状评析”,载《太平洋学报》2014年第11期,第26-34页。
    (9)陈洪桥:“太平洋岛国区域海洋治理探析”,载《战略决策研究》2017年第4期,第3-17页;梁甲瑞,曲升:“全球海洋治理视域下的南太平洋地区海洋治理”,载《太平洋学报》2018年第4期,第48-64页。
    (1)刘建峰,王桂玉:“中国与太平洋岛国旅游合作研究”,载《太平洋学报》2014年第11期,第47-54页;宋秀琚,叶圣萱:“‘一带一路’倡议与中国-太平洋岛国合作”,载《当代世界》2016年第8期,第69-72页。
    (1)例如国家远洋渔业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远洋渔业协同创新中心、大洋渔业资源可持续开发省部共建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上海海洋大学大洋渔业资源可持续开发省部共建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上海海洋大学海洋科学学院隶属于上海海洋大学;张家港出入境检验检疫局、泰州出入境检验检疫局、扬州出入境检验检疫局隶属于江苏省出入境检验检疫局;浙江省海洋渔业资源可持续利用技术研究重点实验室、浙江省海洋水产研究所、农业部重点渔场渔业资源科学观测试验站隶属于浙江海洋大学。
    (1)代表成果如:王燕阁:“法国对太平洋地区的战略设想”,载《现代国际关系》1986年第2 期,第35-40页;田凤:“新喀里多尼亚对法国的困扰”,载《世界知识》1986年第20期,第23页;林汉隽:“斐济军事政变及其国际背景”,载《国际展望》1987年第11期,第7-9页;万树玉,刘月明:“初析美苏在南太平洋的新角逐”,载《现代国际关系》1987年第4期,第46-52页;成启祯:“迅速变化着的南太平洋地区”,载《国际问题研究》1987年第2 期,第5-8页;张宏明:“巴黎在南太平洋面临的问题及其对策”,载《国际问题研究》1989年第1期,第48-54页。
    (2)代表成果如:未名君:“中国的亚太战略与对策”,载《世界经济与政治》1996年第1期,第35-38页;斯泰波斯,袁鹏,周士琳:“第四世界观:美国的殖民主义在南太平洋地区的显现”,载《现代外国哲学社会科学文摘》1996年第6期,第9-12页。
    (3)代表成果如:王满:“太平洋上的梦魇——从地缘因素看太平洋岛国政局动荡”,载《世界知识》2001年第8期,第24-25页;王宇博:“对太平洋岛国地区现代化研究道路的探索——评《太平洋英联邦国家——处于现代化的边缘》”,载《世界历史》2006年第1期,第128 -129页;罗伯特·卡尼欧,付征南:“从南太平洋出发澳大利亚国防战略重点转向亚洲”,载《国际展望》2007年第12期,第60-62页;徐秀军:“地区主义与南太平洋地区秩序的构建”,华中师范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9年;程晓勇:“小国外交的区域性基石:解析新西兰的周边对外政策”,载《云南行政学院学报》2009年第11期,第136-140页;徐秀军:“发展中国家地区主义的政治经济学——以南太平洋地区为例”,载《世界经济与政治》2011年第3期,第138-155页;彭朝:“南太平洋地区环境问题与岛国环境外交”,华中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2年。
    (4)代表成果如:王珊:“从‘岛国’到‘海洋强国’——日本海洋战略的嬗变”,《社会观察》2012年第12期,第68-70;王钱柱:“后冷战时期的澳大利亚海洋战略(1991-2009)”,江西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3年。
    (5)代表成果如:祁怀高:“关于周边外交顶层设计的思考”,载《国际关系研究》2014年第4 期,第12-24页;徐秀军:“中国的南太平洋周边外交:进展、机遇与挑战”,载《太平洋学报》2016年第10期,第30-38页。
    (1)鲁鹏,宋秀琚:“浅析太平洋岛国论坛对区域一体化的推动作用:兼论太平洋计划”,载《国际论坛》2014年第2期,第26-31页。
    (2)代表成果如:梁甲瑞:“试析大国何以对南太平洋地区的海上战略通道展开争夺”,载《理论月刊》2016年第5期,第166-171页;梁甲瑞:“海上战略通道视角下中国南太地区的海洋战略”,载《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2016年第3期,第47-60页;梁甲瑞:“南太平洋地区海上战略通道安全与战略支点港口的构建”,载《战略决策研究》2017年第2期,第63-79页;梁甲瑞:“海上战略通道视角下中印在南太平洋地区的海洋战略博弈”,载《南亚研究季刊》2017年第1期,第25-32页;梁甲瑞:“英国在南太平洋地区的战略评析——基于海上战略通道的视角”,载《国际论坛》2018年第2期,第69-75页。
    (3)代表成果如:胡传明,张帅:“美中日在南太平洋岛国的战略博弈”,载《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3年第1期,第51-57页;胡传明,张帅:“中日两国南太平洋岛国战略博弈评析”,载《理论观察》2013年第1期,第61-63页;梁甲瑞,高文胜:“中美南太平洋地区的博弈态势、动因及手段”,载《太平洋学报》2017年第6期,第17-32页。
    (4)代表成果如梁甲瑞:“中美南太平洋地区的‘软平衡’态势及前景”,载《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2017年第2期,第91-109页。
    (5)代表成果如:孔妃妃:“浅析中国对于南太平洋岛国的对外援助”,外交学院硕士学位论文,2010年;陈艳云,张逸帆:“日本对斐济的政府开发援助研究”,载《经济研究导刊》2013年第25期,第279-282页;陈艳云,张逸帆:“日本对南太平洋岛国的政府开发援助”,载《世界近现代史研究》2013年第1期,第181-195页;冀斌超:“日本对太平洋岛国援助研究”,华中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4年;喻常森:“试析21世纪初美国对太平洋岛国的援助”,载《亚太经济》2014年第5期,第65-69页;黄绮琪:“21世纪以来中国对太平洋岛国的援助”,中山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5年;齐清东:“”澳大利亚对南太地区国家援助分析”,外交学院硕士学位论文,2016年;秦升:“超越‘竞争性援助’:‘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与太平洋岛国经济发展的新思考”,载《太平洋学报》2017年第9期,第47-56页;康晓:“多维视角下中国对南太平洋岛国气候援助”,载《太平洋学报》2017年第9期,第24-35页。
    (6)代表成果如:刘建峰,王桂玉:“中国与太平洋岛国旅游合作研究”,载《太平洋学报》2014年第11期,第47-54页;刘建峰,陈德正:“中国与南太平洋岛国旅游合作形势与对策研究”,载《中国市场》2014年第45期,第118-123页;冯捷蕴,代璐遥:“中国和汤加旅游业合作需求的探索性研究”,载《国际文化管理》,2016年第1期,第149-155页;程进超,赵彬彬,覃振东:“南太平洋地区邮轮产业发展潜力及策略”,《交通企业管理》2017年第5期,第19-21页。
    (1)代表成果如宋秀琚,叶圣萱:“日本-南太岛国关系发展及中国的应对”,载《国际观察》2016年第3期,第144-157页;王珊:“从‘岛国’到‘海洋强国’——日本海洋战略的嬗变”,载《社会观察》2012年第12期,第68-70页。
    (2)代表成果如陈艳云,张逸帆:“日本对南太平洋岛国ODA政策的调整及其特点”,载《东北亚学刊》2013年第4期,第41-44页;陈艳云,张逸帆:“日本对斐济的政府开发援助研究”,载《经济研究导刊》2013年第25期,279-282页;陈艳云,张逸帆:“日本对南太平洋岛国的政府开发援助”,载《世界近现代史研究》2013年第1期,第181-195页。
    (3)代表成果如胡传明,张帅:“美中日在南太平洋岛国的战略博弈”,载《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3年第1期,第51-57页;胡传明,张帅:“中日两国南太平洋岛国战略博弈评析”,载《理论观察》2013年第1期,第61-63页。
    (1)John C. Dorrance,“Oceania and the United States:An Analysis of US Interests and Policy in the South Pacific”, U.S. Government Printing Office, 1980.
    (2)Anne-Marie Brady ed., Looking North, Looking South:China, and the South Pacific, World Scientific Publishing Company, 2010.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