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从四渡赤水到脱出金沙
详细信息    查看全文 | 推荐本文 |
  • 英文篇名:Red Army's Four Crossings of Chishui River and Later Freedom in Jinsha River Area
  • 作者:黄道炫
  • 英文作者:Huang Daoxuan;Institute of Modern History,Chinese Academy of Social Sciences;
  • 关键词:长征 ; 四渡赤水 ; 毛泽东 ; 蒋介石
  • 英文关键词:the Long March;;four crossings of the Jishui River;;Mao Zedong;;Chiang Kaishek
  • 中文刊名:JLSY
  • 英文刊名:Military History Research
  • 机构: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
  • 出版日期:2016-07-20
  • 出版单位:军事历史研究
  • 年:2016
  • 期:v.30;No.123
  • 语种:中文;
  • 页:JLSY201604001
  • 页数:14
  • CN:04
  • ISSN:32-1842/E
  • 分类号:6-19
摘要
1935年,进入西南地区的中央红军与"追剿"的蒋介石和国民党军展开周旋。国民党军欲一举置红军于死地,红军则要在困境中奋力图存。遵义会议后重新执掌红军领导权的毛泽东,一开始并未找到最适合红军生存的途径。经过几次试探,他很快敏锐意识到红军不能与国民党军展开硬碰硬的较量,而是要审时度势,毅然决然选择最有利的生存道路。一旦固有思维消解,在崇山峻岭、国民党方面又各自为战的西南地区,前路就豁然开朗。最终,红军在金沙江脱出了国民党军的包围圈。这一段历史充分证明,准确估计自己的力量,打破既有思维模式,对政治力量而言,具有何等重要的意义。
        In 1935,the Central Red Army entered Southwest China,trying to free themselves from the pursuit and annihilation of the KMT army. Chiang Kaishek wished to wipe out the Red Army,while the latter wanted to survive in spite of the difficulty. Mao Zedong regained leadership after the Zunyi Conference,but failed to find a suitable way out at first. Several attempts helped him realize that the Red Army could not fight with the KMT forces head-on,so he assessed the situation and firmly chose the best solution. Having broken away from the old habitual way of thinking,the Red Army found a bright roadbefore them. Finally,they freed themselves from KMT's encirclements in the region of the Jinsha River. This period of history demonstrates that it is significant for a political force to estimate its own strength and break away from the old way of thinking.
引文
(1)自1980年代以来,已有研究者对长征军事指挥做过认真考察,其中梁正贵的《关于土城战斗》《关于鲁班场战斗》(《红军在贵州资料汇辑》第2辑,中共贵州省委党史办编印,1983年,第27-47页),元江的《中央红军再渡乌江至北渡金沙江期间几个问题辨析》(《南开学报》1999年第3期)及孙果达的《四渡赤水研究中几个问题的探讨》(《近代史研究》2007年第2期)较具价值。另夏宇立的《四渡赤水评价考》(《炎黄春秋》2010年第11期)对之作出全面的重新审视,提出一些值得进一步思考的见解,不过该文批评神化长征,所提出的长征中走“弓背路”、损失太大等问题,又不免流于传统神性思维之弊。
    (2)《四川南岸“剿匪”军总指挥部二十四年一月份“剿匪”工作军事报告书》(1935年1月),四川省档案馆:《国民党军追堵红军长征档案史料选编》(四川部分),北京:档案出版社,1986年,第99页。
    (3)《中革军委关渡江的作战计划》(1935年1月20日),《中共中央文件选集》第10册,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91年,第477页。
    (1)《中革军委关渡江的作战计划》(1935年1月20日),《中共中央文件选集》第10册,第477页。
    (2)《朱德关于消灭枫村坝、青岗坡敌人的部署致各军团、中央纵队电》(1935年1月27日),中国人民解放军历史资料丛书编审委员会:《红军长征·文献》,北京:解放军出版社,1995年,第245页。
    (3)关于川军参战力量,朱德在29日凌晨发布的命令中明确提到为“郭勋萯三个团、潘左旅三个团”。《朱德关于我军西渡赤水河的命令》(1935年1月29日),中国人民解放军历史资料丛书编审委员会:《红军长征·文献》,第248页。
    (4)《四川南岸“剿匪”军总指挥部二十四年一月份“剿匪”工作军事报告书》(1935年1月),四川省档案棺:《国民党军追堵红军长征档案史料选编》(四川部分),第104页。
    (5)《朱德关于我军西渡赤水河的命令》(1935年1月29日),中国人民解放军历史资料丛书编审委员会:《红军长征·文献》,第248页。
    (6)吕黎平:《战土城渡赤水》,周朝发:《红军黔滇驰骋风云录》,北京:军事科学出版社,1987年,第440页。
    (7)《蒋介石日记》(1935年2月1日),美国斯坦福大学胡佛档案馆藏(下文不再标明藏所)。
    (8)《朱德选集》,北京:人民出版社,1983年,第21页。
    (9)《军委关于我军改为以川滇黔边境为发展地区的方针给各军团的指示》(1935年2月7日),《中共中央文件选集》第10册,第483页。
    (1)高明芳:《蒋中正总统档案·事略稿本》(下文简称《事略稿本》)第29册,台北:“国史馆”,2007年,第272页。
    (2)《蒋中正电薛岳驻贵阳贵定各部队应秘密布置以防万一》(1935年2月7日),台北“国史馆”藏,蒋中正文物档案:002020200029035。
    (3)《电呈黔省政情并请示方略》(1935年1月14日),《陈诚先生书信集---与蒋中正先生往来函电》(上),台北:“国史馆”,2007年,第154页。
    (4)《康泽电蒋中正刘湘往军官团演说称中央军口头宣称进兵却迟迟未到》(1935年2月9日),台北“国史馆”藏,蒋中正文物档案:002080200206035。
    (5)《孙渡以红军主力所在不明未敢轻率前进电》(1935年2月13日),云南省档案馆:《国民党军追堵红军长征档案史料选编》(云南部分),北京:档案出版社,1987年,第61页。
    (6)《刘湘以川军郭勋萯部入滇受阻致龙云电》(1935年2月14日),云南省档案馆:《国民党军追堵红军长征档案史料选编》(云南部分),第63页。
    (7)《朱德选集》,第22页。
    (1)《共产党中央委员会与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告全体红色指战员书》(1935年2月16日),《中共中央文件选集》第10册,第490-491页。
    (2)《蒋介石日记》(1935年2月3日)。
    (3)《蒋介石日记》(1935年2月16日)。
    (4)高明芳:《事略稿本》第29册,第309页。
    (5)《孙渡报告与周浑元部晤商结果电》(1935年2月13日),云南省档案馆:《国民党军追堵红军长征档案史料选编》(云南部分),第61页。
    (6)《蒋介石日记》(1935年2月23日)。
    (7)《蒋介石日记》(1935年2月24日)。
    (8)高明芳:《事略稿本》第29册,第516页。
    (1)《朱德、毛泽东关于首先消灭萧、谢两师的作战部署》(1935年3月5日),中国人民解放军历史资料丛书编审委员会:《红军长征·文献》,第281页。
    (2)《蒋中正电示薛岳匪图向东合股遵义采守势于风冈城侧击》(1935年3月2日),台北“国史馆”藏,蒋中正文物档案:002010200129006。
    (3)《蒋介石日记》(1935年3月5日)。
    (4)《蒋介石日记》(1935年3月6日)。
    (5)《蒋中正电示薛岳渡江构筑工事侦察匪情待机堵剿》(1935年3月6日),台北“国史馆”藏,蒋中正文物档案:002010200129063。
    (6)《蒋中正电示薛岳严防匪西窜周浑元向黔西挺进》(1935年3月7日),台北“国史馆”藏,蒋中正文物档案:002010200129072。
    (7)《蒋中正电示周浑元匪窜黔西派部侦察准备兵力及追剿方案》(1935年3月6日),台北“国史馆”藏,蒋中正文物档案:002010200129068。
    (1)《朱德关于我军为贯彻党中央战略方针决定向西南转移致各军团电》(1935年3月13日),中国人民解放军历史资料丛书编审委员会:《红军长征·文献》,第283页。
    (2)《蒋中正电示薛岳追剿向黔西匪部队之部署》(1935年3月),台北“国史馆”藏,蒋中正文物档案:002010200129070。
    (3)《朱德关于我军三渡赤水河的行动部署》(1935年3月16日),《红军长征档案史料选编》,北京:学习出版社,1996年,第105页。
    (4)梁正贵:《关于鲁班场战斗》,《红军在贵州资料汇辑》第2辑,第45页。
    (5)《赖传珠日记》,北京:人民出版社,1989年,第19页。
    (6)《林彪、聂荣臻关于鲁班场战斗损失的报告》,《红军转战贵州---旧政权档案史料选编》,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1984年,第123页。
    (1)《陆军第五师民国二十四年三月十五日贵州仁怀鲁班场之役战斗详报》(1935年3月),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国民党军追堵红军长征档案史料选编》(中央部分上),北京:档案出版社,1987年,第448-449页。
    (2)王焰:《彭德怀年谱》,北京:人民出版社,1998年,第118页。
    (3)《蒋介石日记》(1935年3月16日)。
    (4)《蒋中正电薛岳周浑元吴奇伟黔省军事部署及匪窜情形》(1935年3月17日),台北“国史馆”藏,蒋中正文物档案:002010200131001。
    (5)《蒋中正电示周浑元于卧牛河沿岸择要设伏以防匪回窜》(1935年3月17日),台北“国史馆”藏,蒋中正文物档案:002010200131002。
    (6)《蒋中正电示周浑元速派部队向瓢儿井挺进布防并设法与孙渡联络》(1935年3月18日),台北“国史馆”藏,蒋中正文物档案:002010200131010。
    (7)《遵义会议前后的四十一份军事电报》,《文献与研究》1985年第1期。
    (8)《朱德关于我军四渡赤水河的行动部署》(1935年3月20日),中国人民解放军历史资料丛书编审委员会:《红军长征·文献》,第289页。
    (1)《蒋介石日记》(1935年3月24日)。
    (2)《蒋介石日记》(1935年3月25日)。
    (3)《军委关于九军团到干溪后立即转狗坝西的指示》(1935年3月27日),《红军在黔西北》,中共节地委党史办公室编印,1986年,第86页。
    (4)《朱德关于九军团在马鬃岭诱敌的指示》(1935年3月28日),《红军在黔西北》,第87页。
    (5)《蒋中正电令周浑元防共军由鸭溪之东溃窜指示我军筑碉及阵地部署》(1935年3月27日),台北“国史馆”藏,蒋中正文物档案:002010200132004。
    (6)《蒋中正电周浑元防枫香坝西方高山之匪逃窜我军速在其西南堵截》(1935年3月28日),台北“国史馆”藏,蒋中正文物档案:002010200132018。
    (7)《蒋中正电询周浑元吴奇伟对鸭溪共军南窜与我正面防线部署情形》(1935年3月28日),台北“国史馆”藏,蒋中正文物档案:002010200132022。
    (8)《蒋介石日记》(1935年3月28日)。
    (9)《蒋介石日记》(1935年3月31日)。
    (10)《电周浑元》(1935年3月27日),高素兰:《事略稿本》第30册,台北:“国史馆”,2008年,第230页。
    (11)《滇军孙司令渡呈蒋龙梗午电》,《贵州社会科学》编辑部:《红军长征在贵州史料选辑》,1983年,第642页。
    (1)蒋介石:《我们要注重纪律赏罚严明》,《先总统蒋公思想言论总集》第13卷,台北:国民党中央党史委员会编印,1984年,第149页。
    (2)《龙云令孙渡追击红军电》(1935年4月1日),《红军长征在贵州史料选辑》,第655页。
    (3)当时在黔部队除黔军外主要有:中央军入黔部队包括周浑元和吴奇伟两个纵队共8个师,籍属湘军的第15、25、53、63师及滇军孙渡纵队。
    (4)《蒋介石日记》(1935年3月31日)。
    (5)《蒋介石日记》(1935年4月1日)。
    (6)《蒋介石日记》(1935年4月2日)。
    (7)《蒋介石日记》(1935年4月3日)。
    (8)《电周浑元》(1935年3月31日),高素兰:《事略稿本》第30册,第271页。
    (9)《电贺耀组》(1935年3月31日),高素兰:《事略稿本》第30册,第273页。
    (10)《蒋介石日记》(1935年4月1日)。
    (1)蒋介石:《剿灭黔匪之要领》,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委员长行营:《参谋团大事记》,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科学院图书馆翻印,1986年,第938-939页。
    (2)《蒋介石日记》(1935年4月4日)。
    (3)《蒋介石日记》(1935年4月5日)。
    (4)《蒋介石日记》(1935年4月6日)。
    (5)《蒋介石日记》(1935年4月7日)。
    (6)《朱德关于我军通过息烽、扎佐之线向东南机动致红一、三、五军团电,1935年4月2日》,《红军长征·文献》,第308页。
    (7)蒋介石:《剿灭黔匪之要领》,《参谋团大事记》,第939-940页。括号内文字根据《蒋中正总统档案·事略稿本》第30册第403-404页补正。
    (8)《朱德关于我军佯攻贵阳、龙里,从贵阳、龙里间南进的部署致红一、三、五军团电》(1935年4月7日),中国人民解放军历史资料丛书编审委员会:《红军长征·文献》,第312页。
    (1)《关于九军团向节、大定前进的指示》(1935年4月7日),《红军在黔西北》,第90页。
    (2)《蒋介石日记》(1935年4月8日)。
    (3)《蒋介石日记》(1935年4月9日)。
    (4)《蒋介石日记》(1935年4月11日)。
    (5)《蒋介石日记》(1935年4月11日)。
    (6)《蒋介石日记》(1935年4月13日)。
    (7)《彭德怀、杨尚昆致朱转军委电》,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朱德年谱》(上),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6年,第485-486页。
    (8)《朱德关于我军速渡北盘江进占兴仁、安龙地区的行动部署》(1935年4月13日),中国人民解放军历史资料丛书编审委员会:《红军长征·文献》,第315页。
    (9)《蒋介石日记》(1935年4月16日)。
    (10)《蒋介石日记》(1935年4月17日)。
    (1)《我军渡过盘江行军路线的部署》(1935年4月16日),中共云南省委党史资料征集委员会:《红军长征过云南》,昆明:云南民族出版社,1986年,第24页。
    (2)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朱德年谱》(上),第489页。
    (3)孙渡:《滇军入黔防堵红军长征亲历记》,《红军长征在贵州史料选辑》,第467页。
    (4)《龙云拟除追击部队外余在曲靖待命电》(1935年4月30日),《红军长征过云南时蒋介石、龙云部署围堵来往密电》,《档案史料》1996年第4期。
    (5)《蒋介石日记》(1935年4月23日)。
    (6)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朱德年谱》(上),第487-488页。
    (7)周均伦:《聂荣臻年谱》(上),北京:人民出版社,1999年,第142页。
    (1)《蒋介石日记》(1935年4月27日)。
    (2)《蒋介石日记》(1935年4月30日)。
    (3)《中革军委关于野战军速渡金沙江转入川西建立苏区的指示》(1935年4月29日),中国人民解放军历史资料丛书编审委员会:《红军长征·文献》,第321页。
    (4)《蒋介石日记》(1935年5月10日)。
    (5)《蒋介石日记》(1935年5月11日)。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