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义理与时势:澶渊之盟后辽圣宗对高丽政策探析
详细信息    查看全文 | 推荐本文 |
  • 英文篇名:Justice and Current Situation:Analysis of Liao Shengzong’s Koryo Policy after Treaty of Chanyuan
  • 作者:陶莎
  • 英文作者:Tao Sha;
  • 关键词:辽圣宗 ; 高丽 ; 外交政策 ; 宗藩关系
  • 中文刊名:JHXK
  • 英文刊名:Jianghai Academic Journal
  • 机构:中山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博士后流动站;
  • 出版日期:2019-03-10
  • 出版单位:江海学刊
  • 年:2019
  • 基金: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汉族士人与辽代社会研究”(项目号:17BZS133);; 广东省社科规划青年项目“辽帝国对高丽政策与东亚秩序研究”(项目号:GD18YLS01)的阶段性成果
  • 语种:中文;
  • 页:JHXK201902041
  • 页数:6
  • CN:02
  • ISSN:32-1013/C
  • 分类号:224-229
摘要
澶渊之盟缔结后,辽圣宗对高丽政策转为强势,目的在于落实辽朝对高丽的宗主国身份,端正高丽作为臣属的态度及义务。探究其背后原因,于内是要树立君主权威、实现政治理想,于外则希望借重构辽丽关系取得主导东北亚秩序的地位。为此辽圣宗对高丽展开了长达十年的战争与交涉,虽然因双方国力损耗过大而结束对抗状态并搁置争议,圣宗的高丽政策未能收到预期效果,但中国与朝鲜半岛政权间的宗藩关系也正是在此时逐渐走向成熟。
        
引文
①参见魏志江《中韩关系史研究》,中山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第26页;杨军、王秋斌《中国与朝鲜半岛关系史论》,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6年版,第163页。
    ②杨浣:《辽夏关系史》,人民出版社2010年版,第82页。
    ③⑤⑦(11)(20)(23)(24)《辽史》卷一五《圣宗本纪六》,中华书局2016年点校本,第184、184、184、184、187、189、191页。
    ④⑥(15)(21)(25)(28)(29)郑麟趾:《高丽史》卷四《显宗世家一》,(香港)亚细亚文化社1972年影印本上册,第88、88、88、91~92、92、97、99页。
    ⑧郑麟趾:《高丽史》卷九四《杨规传》,(香港)亚细亚文化社1972年影印本下册,第103页。
    ⑨韩国学者曾有“既已诛杀康兆达成目的,理应撤军,却直向南攻,则其兴师的侵略行为已昭然若揭”之论断,不知是否有考虑到谕降书中所透露的信息。参见金渭显《契丹的东北政策——契丹与高丽女真关系之研究》,(台北)华世出版社1981年版,第90页。
    ⑩郑麟趾:《高丽史》卷九四《智蔡文传》,(香港)亚细亚文化社1972年影印本下册,第104页。
    (12)王民信先生认为此处开京应为西京之误,并且在王询未请降时,西京已经为辽军攻下[王民信:《王民信高丽史研究论文集》,(台北)台大出版中心2010年版,第116页]。但《辽史》《高丽史》均明确记载,在辽朝接受请降并派出马保佑等人后,才发生高丽西京守将杀害辽朝使者之事。且《高丽史·智蔡文传》中对之后辽丽双方围绕西京展开的交锋还有诸多记载,直至智蔡文逃奔开京,统军录事赵元依旧率众闭门固守,王民信先生此说似不成立。有韩国学者指出辽圣宗派出开京留守及副留守是在占领区建立了行政体制的一种表现(卢启炫:《高丽外交史》,延边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第75页)。此说同样值得商榷。无论此处所言确是开京,还是如王民信先生认为之西京,此时均未被辽军占领,则“占领区”一说便不攻自破了。
    (13)郑麟趾:《高丽史》卷九四《姜邯赞传》,(香港)亚细亚文化社1972年影印本下册,第100页。
    (14)王询母景宗妃皇甫氏,乃太祖王建孙女、戴宗之女。景宗去世后,皇甫氏与太祖子安宗王郁私通而生王询。虽然高丽王室从头到尾都维持族内婚制,并通过族内婚制维持嫡庶之身分制度,以确保王权(朴延华、李英子:《高丽王室族内婚制及其变化》,《东疆学刊》2003年第1期),但王询私生子的身份仍然尴尬。穆宗无子,当时太祖后人可继承王位者仅有王询一人,故王询得以为穆宗及大臣所选择。康兆用事后,流落民间的孝隐太子之子王琳、王祯得以恢复宗籍。二人的出现,改变了王询作为高丽王室硕果仅存的局面,王询避辽军唯恐不及,恐怕更多的是担心辽圣宗另择他人而令自己无立足之地。
    (16)《辽史》卷八八《萧排押传》,中华书局2016年版,第1476页。
    (17)(18)郑麟趾:《高丽史》卷九四《河拱辰传》,(香港)亚细亚文化社1972年影印本下册,第109、109页。
    (19)《辽史》卷一四《圣宗纪五》,中华书局2016年点校本,第172页。
    (22)《辽史》卷一一五《高丽传》,中华书局2016年点校本,第1672页。
    (26)魏志江:《中韩关系史研究》,中山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第26页。
    (27)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卷八五“真宗大中祥符八年十一月”条,中华书局1995年标点本,第1957页。
    (30)(31)《辽史》卷一六《圣宗纪七》,中华书局2016年点校本,第209、208页。
    (32)姜维东:《辽使儒化现象研究》,《社会科学战线》2011年第5期。
    (33)《辽史》卷九五《耶律弘古、耶律马六等传》,中华书局2016年点校本,第1532页。
    (34)吴凤霞:《辽朝何以“雄长二百余年”——〈辽史〉论赞相关议论探究》,《内蒙古社会科学》(汉文版)2013年第3期。
    (35)《辽史》卷三六《兵卫制下》,中华书局2016年点校本,第4889页。
    (36)《辽史》卷八八《萧敌烈传》,中华书局2016年点校本,第1473页。
    (37)(39)(43)叶隆礼:《契丹国志》卷七《圣宗天辅皇帝》,中华书局2014年标点本,第71、80、80页。
    (38)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二七“太宗雍熙三年春正月戊寅”条,中华书局1995年标点本,第602页。
    (40)孟广耀:《肖太后考评——兼论〈澶渊之盟〉》,《内蒙古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4年第4期。
    (41)苗泼、曹显征:《论辽代的母后摄政》,《昭乌达蒙族师专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1991年第3期。
    (42)《辽史》卷六一《刑法志上》,中华书局2016年点校本,第1041页。
    (44)《辽史》卷八○《马得臣传》,中华书局2016年点校本,第1409页。
    (45)郑川水:《辽圣宗及辽与高丽藩交考略》,《辽宁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年第1期。
    (46)《辽史》卷八八《耶律资忠传》,中华书局2016年点校本,第1478页。
    (47)耶律楚材:《湛然居士集》卷一二《怀古一百韵寄张敏之》,中华书局1986年标点本,260页。
    (48)魏特夫:《中国社会史——辽(907~1125)总论》,参见王承礼等《辽金契丹女真史译文集》,吉林文史出版社1990年版,第7页。
    (49)赵永春:《从复数“中国”到单数“中国”——中国历史疆域理论研究》,黑龙江教育出版社2014年版,第393页。
    (50)赵汀阳:《天下体系——世界制度哲学导论》,江苏教育出版社2005年版,第41~56页。
    (51)赵翼:《廿二史札记》,上海古籍出版社2011年版,第489页。
    (52)《汉书》卷九四下《匈奴传》,中华书局1960年标点本,第3834页。
    (53)《论语·季氏》,张燕婴译注,中华书局2006年注解本,第250页。
    (54)方铁:《论中原王朝治边的文化软实力》,《中国边疆史地研究》2013年第2期。
    (55)杨军、王秋斌:《中国与朝鲜半岛关系史论》,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6年版,第163页。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