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马克斯·韦伯比较儒教与犹太教:未彻底祛魅的理性主义与彻底祛魅的理性主义
详细信息    查看全文 | 推荐本文 |
  • 英文篇名:Max Weber's Comparative Views on Confucianism and Judaism: The Tension between Disenchantment and Rationalism
  • 作者:吾淳
  • 英文作者:Wu Chun;
  • 关键词:韦伯 ; 儒教 ; 犹太教 ; 理性 ; 祛魅
  • 中文刊名:XDZI
  • 英文刊名:Modern Philosophy
  • 机构:上海师范大学哲学—法政学院哲学与跨文化研究所;
  • 出版日期:2018-11-25
  • 出版单位:现代哲学
  • 年:2018
  • 期:No.161
  • 基金:上海高校高峰高原学科建设项目成果
  • 语种:中文;
  • 页:XDZI201806020
  • 页数:9
  • CN:06
  • ISSN:44-1071/B
  • 分类号:157-165
摘要
在马克斯·韦伯深邃的思想中,理性是一个极其重要的问题;而其宗教社会学研究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考察不同宗教,确切地说,考察不同宗教"祛魅"之于理性的影响。韦伯判断一个宗教的理性化水平即祛魅程度主要依据两条标准,要之就是:对巫术斥逐的程度和对伦理依赖的程度。韦伯对儒教与犹太教都有过专门的论述,其中理性与祛魅主题可说贯穿始终;蒐集这些论述并加以梳理,我们即可看出韦伯对于这两个宗教系统,进而,对于更多宗教系统祛魅程度或理性程度的基本看法。无疑,韦伯对于中国宗教的看法未必都正确,但是,其大的方向没有偏差,大的判断没有错误。本文由三部分组成,分别是:一、儒教:未彻底祛魅的理性主义;二、犹太教:彻底祛魅的理性主义;三、其它因素特别是宗教伦理之于理性主义的重要影响。有意义的是,宗教理性化或祛魅化这一问题恰恰是与张光直"连续性"与"突破性"理论相吻合的,因此对这一问题的考察就不仅仅涉及宗教问题,而是会涉及更为深广的历史与文化问题。
        
引文
(1)[德]韦伯:《中国的宗教宗教与世界》,康乐、简惠美译,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年,第309页。
    (1)[德]韦伯:《中国的宗教宗教与世界》,康乐、简惠美译,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年,第224页。
    (2)[德]韦伯:《中国的宗教宗教与世界》,康乐、简惠美译,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年,第248页。
    (3)[德]韦伯:《中国的宗教宗教与世界》,康乐、简惠美译,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年,第312页。
    (4)[德]韦伯:《中国的宗教宗教与世界》,康乐、简惠美译,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年,第210、211页。
    (5)[德]韦伯:《中国的宗教宗教与世界》,康乐、简惠美译,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年,第248页。
    (6)[德]韦伯:《中国的宗教宗教与世界》,康乐、简惠美译,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年,第247页。
    (7)[德]韦伯:《中国的宗教宗教与世界》,康乐、简惠美译,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年,第255页。
    (8)[德]韦伯:《中国的宗教宗教与世界》,康乐、简惠美译,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年,第256页。
    (9)[德]韦伯:《中国的宗教宗教与世界》,康乐、简惠美译,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年,第277页。
    (10)[德]韦伯:《中国的宗教宗教与世界》,康乐、简惠美译,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年,第247、248页。
    (11)[德]韦伯:《中国的宗教宗教与世界》,康乐、简惠美译,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年,第256页。
    (12)[德]韦伯:《中国的宗教宗教与世界》,康乐、简惠美译,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年,第208页。
    (1)[德]韦伯:《中国的宗教宗教与世界》,康乐、简惠美译,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年,第208页。
    (2)[德]韦伯:《中国的宗教宗教与世界》,康乐、简惠美译,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年,第284页。
    (3)[德]韦伯:《中国的宗教宗教与世界》,康乐、简惠美译,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年,第211页。
    (4)[德]韦伯:《中国的宗教宗教与世界》,康乐、简惠美译,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年,第283、284页。
    (5)[德]韦伯:《中国的宗教宗教与世界》,康乐、简惠美译,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年,第169页。
    (6)[德]韦伯:《中国的宗教宗教与世界》,康乐、简惠美译,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年,第236、237页。
    (7)[德]韦伯:《中国的宗教宗教与世界》,康乐、简惠美译,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年,第167页。
    (8)[德]韦伯:《中国的宗教宗教与世界》,康乐、简惠美译,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年,第165、166页。
    (9)[德]韦伯:《中国的宗教宗教与世界》,康乐、简惠美译,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年,第185页。
    (1)[德]韦伯:《中国的宗教宗教与世界》,康乐、简惠美译,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年,第261页。
    (2)[德]韦伯:《中国的宗教宗教与世界》,康乐、简惠美译,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年,第270页。
    (3)[德]韦伯:《中国的宗教宗教与世界》,康乐、简惠美译,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年,第277页。
    (4)[德]韦伯:《中国的宗教宗教与世界》,康乐、简惠美译,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年,第312页。
    (5)[德]韦伯:《中国的宗教宗教与世界》,康乐、简惠美译,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年,第316页。
    (6)[德]韦伯:《中国的宗教宗教与世界》,康乐、简惠美译,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年,第166页。
    (7)[德]韦伯:《中国的宗教宗教与世界》,康乐、简惠美译,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年,第313页。
    (8)[德]韦伯:《中国的宗教宗教与世界》,康乐、简惠美译,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年,第243页。
    (9)[德]韦伯:《古犹太教》,康乐、简美惠译,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年,第139页注。
    (10)[德]韦伯:《古犹太教》,康乐、简美惠译,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年,第146页。
    (11)[德]韦伯:《古犹太教》,康乐、简美惠译,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年,第149页。
    (1)[德]韦伯:《古犹太教》,康乐、简美惠译,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年,第140页。
    (2)[德]韦伯:《古犹太教》,康乐、简美惠译,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年,第141页。
    (3)[德]韦伯:《古犹太教》,康乐、简美惠译,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年,第150页。
    (4)[德]韦伯:《古犹太教》,康乐、简美惠译,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年,第151页。
    (5)[德]韦伯:《古犹太教》,康乐、简美惠译,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年,第155页。
    (6)[德]韦伯:《古犹太教》,康乐、简美惠译,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年,第209页。
    (7)[德]韦伯:《古犹太教》,康乐、简美惠译,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年,第175页。
    (8)[德]韦伯:《古犹太教》,康乐、简美惠译,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年,第176页。
    (9)[德]韦伯:《古犹太教》,康乐、简美惠译,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年,第377页。
    (1)[德]韦伯:《古犹太教》,康乐、简美惠译,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年,第377页。
    (2)[德]韦伯:《古犹太教》,康乐、简美惠译,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年,第164页。
    (3)[德]韦伯:《古犹太教》,康乐、简美惠译,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年,第184页。
    (4)[德]韦伯:《古犹太教》,康乐、简美惠译,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年,第213页。
    (5)[德]韦伯:《古犹太教》,康乐、简美惠译,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年,第195页。
    (6)[德]韦伯:《古犹太教》,康乐、简美惠译,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年,第198、199页。
    (7)[德]韦伯:《古犹太教》,康乐、简美惠译,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年,第391页。
    (8)[德]韦伯:《古犹太教》,康乐、简美惠译,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年,第458页。
    (9)[德]韦伯:《古犹太教》,康乐、简美惠译,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年,第335页。
    (10)[德]韦伯:《古犹太教》,康乐、简美惠译,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年,第288页。
    (1)[德]韦伯:《古犹太教》,康乐、简美惠译,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年,第268页。
    (2)[德]韦伯:《古犹太教》,康乐、简美惠译,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年,第379页。
    (3)[德]韦伯:《古犹太教》,康乐、简美惠译,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年,第285页。
    (4)[德]韦伯:《古犹太教》,康乐、简美惠译,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年,第225页。
    (5)[德]韦伯:《古犹太教》,康乐、简美惠译,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年,第253页。
    (6)[德]韦伯:《古犹太教》,康乐、简美惠译,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年,第285页。
    (7)[德]韦伯:《古犹太教》,康乐、简美惠译,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年,第180页。
    (8)[德]韦伯:《宗教社会学》,康乐、简惠美译,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年,第84页。
    (1)[德]韦伯:《中国的宗教宗教与世界》,康乐、简惠美译,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年,第248页。
    (2)[德]韦伯:《古犹太教》,康乐、简美惠译,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年,第290页。
    (3)[德]韦伯:《宗教社会学》,康乐、简惠美译,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年,第253页。
    (4)[德]韦伯:《古犹太教》,康乐、简美惠译,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年,第14页。
    (5)[德]韦伯:《古犹太教》,康乐、简美惠译,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年,第313页。
    (1)[德]韦伯:《古犹太教》,康乐、简美惠译,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年,第313页。
    (2)[德]韦伯:《中国的宗教宗教与世界》,康乐、简惠美译,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年,第287页。
    (3)[德]韦伯:《中国的宗教宗教与世界》,康乐、简惠美译,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年,第313页。
    (4)[德]韦伯:《印度的宗教---印度教与佛教》,康乐、简惠美译,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年,第475页。
    (5)[德]韦伯:《印度的宗教---印度教与佛教》,康乐、简惠美译,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年,第462页。
    (6)[德]韦伯:《印度的宗教---印度教与佛教》,康乐、简惠美译,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年,第477页。
    (7)但这种状况其实在宋代以后有了极大的改善,详见本人拙著:《中国社会的伦理生活---主要关于儒家伦理可能性问题的研究》,北京:中华书局,2007年。
    (8)[德]韦伯:《古犹太教》,康乐、简美惠译,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年,第424页。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