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台湾地区特殊教育专业团队透析及借鉴
详细信息    查看全文 | 推荐本文 |
  • 英文篇名:Analysis and Reference of Special Education Professional Teams in Taiwan
  • 作者:汤滟秋 ; 唐静 ; 韩睿婷
  • 英文作者:Tang Yuqiu;
  • 关键词:特殊儿童 ; 专业团队 ; 台湾地区
  • 中文刊名:SHSZ
  • 英文刊名:Journal of Suihua University
  • 机构:西南大学教育学部;
  • 出版日期:2019-04-05
  • 出版单位:绥化学院学报
  • 年:2019
  • 期:v.39
  • 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资助项目“全纳背景下中美残疾人教育的比较研究”(SWU1709242)的研究成果之一;; 中央高校基本业务费专项资金奖助学生项目“同伴介入的社会技能教学对提升智力障碍儿童人际交往能力的研究”(SWU1809434)的研究成果之一
  • 语种:中文;
  • 页:SHSZ201904035
  • 页数:6
  • CN:04
  • ISSN:23-1569/Z
  • 分类号:150-155
摘要
融合教育的发展和特殊儿童发展需求的日益多样化,对特殊教育专业专业团队提出了前所未有的挑战。文章对台湾地区特殊教育专业团队的定义、运作模式、服务形式和服务内容这四个方面进行了系统分析。基于台湾特殊教育专业团队的经验,我国大陆地区进行特殊教育专业团队建设,应合理构建专业团队运行机制;明确专业团队成员角色定位;促进专业团队成员相互合作;重视家长共同参与。
        
引文
[1]邢同渊.新时代随班就读重在实质融合--特殊儿童随班就读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研究[J].中国特殊教育,2017(11):14-17.
    [2]顾俊朴,申仁洪.医教结合:实践、争议与问题[J].重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6(2):77-83.
    [3]杜志强.对“试论医教结合中需要澄清的几个问题”的思考--与傅王倩、肖非商榷[J].中国特殊教育,2014(9):10-13.
    [4]张慧.特殊教育教师对“医教结合”的态度研究[D].大连:辽宁师范大学,2014.
    [5]曾荣,吴飞灵,颜建辉,宋新志.医教结合:特殊教育改革的可行途径--实施背景、内涵与积极作用的探析[J].亚太教育,2016(10):264.
    [6]昝飞.从特殊教育治理机制与体制改革看医教结合政策[J].现代特殊教育,2018(3):15-17.
    [7]蔡宜仑,洪荣照.教师背景变项对教师专业团队运作态度影响程度之后设分析[J].明道学术论坛,2011(3):3-18.
    [8]张蓓莉,董媛卿,苏芳柳.中华民国特殊教育法规汇编[M].台北:内政部社会司,1995:46.
    [9]廖华芳.发展迟缓儿童早期疗育专家团队合作模式.中华物疗志,1998(2):127-140:92.
    [10]王天苗.特殊教育相关专业服务作业实施手册[M].台北:特殊教育工作小組,2003:92.
    [11]蔡昆瀛,张芳慈.由特殊教育法之修订论特教相关专业团队服务[J].国小特殊教育,2000(50):11-20.
    [12]孙世恒,廖龙仁,廖华芳,李淑贞.南投县发展迟缓儿童早期疗育跨专业团队合作服务模式之建立经验分享[J].2004(2):127-138.
    [13]朱贻荘.发展迟缓儿童早期疗育评估团队运作模式的反思[J].身心障碍研究,2008(3):161-174.
    [14]杨静青.建立身心障碍福利机构早期疗育专业团队会议[D].台中:台中教育大学,2011.
    [15]林桂如,曾怡瑄.国内北区早期疗育医疗专业团队运作之初探[J].身心障碍研究,2006(3):188-198.
    [16]杨广文,成戎珠.台湾学校中特教专业团队运作模式--系统回顾[J].物理治疗,2013(4):286-298.
    [17]何华国.特殊幼儿早期疗育[M].台北:五南图书公司,2006:39.
    [18]荘宗翰.金门县幼儿园教师对特殊教育相关专业团队合作的认知与需求之研究[D].台北:台北教育大学,2012.
    [19]许雅琳.新北市学前教师对特殊教育专业团队服务之需求与满意度之调查研究[D].台北:台北教育大学,2014.
    [20]台湾教育部.特殊教育法,1997.https://wenku.baidu.com/view/3d6ff23083c4bb4cf7ecd1c0.html,2018-10-23.
    [21]身心障碍教育专业团队设置与实施办法.教育部,..,.1998.http://www.docin.com/p-595513647.html,2018-11-24.
    [22]李李重毅,蔡桂芳.从“合作咨询”谈早期疗育专业团队合作之角色与职责[J].屏师特殊教育.
    [23]国家教育体制改革试点“推进医教结合,提升特殊教育水平”项目组.医教结合,为生命添彩--上海特殊教育的新追求[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17:98.
    [24]刘凤雅.从专业治疗师的取向探讨现行专业团队之运作[J].特殊教育专书,2013(3):93-101.
    [25]林宏熾.特殊教育专业团队之正思与省思[J].特教园丁,2004(2):35-51.
    [26]陈采缇,荘妙芬,黄志雄.专业团队模式介入重度障碍儿童个别化教育计划之成效[J].特殊教育学报,2006(24):85-112.
    [27]郑淑君.专业团队治疗师对于发展迟缓儿童到宅服务方案的省思[D].台中教育大学,2014.
    [28]林宏宇,甘蜀美,陈瑄妮.医院治疗师介入学校系统之现况与省思[J].身心障碍研究,2006(2):97-118.
    [29]王金香,汪成琳.特殊需求学生动作、生活自理能力与心理社会活动之关联性研究:兼论专业团队之运作[J].障碍者理解半年刊,2016(2):65-75.
    [30]赵德成.台湾地区特殊教育法律的特点及启示[J].中国特殊教育,2013(2):10-14.
    [31]张秀玉.社会工作者在早期疗育专业团队中工作任务之探究与反思[J].身心障碍研究,2013(1):44-57.
    [32]罗湘敏.特殊教育身心障碍教育专业团队的理念、模式和运作之探讨[C].特殊教育文集(三),2008:205-242.
    [33]程硕,安文军,王和平.特殊儿童家长在特殊教育中的角色困境及对策研究[C].现代特殊教育,2017(18):69-72.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